武則天:繼承人問題 【曆史上那些被黑……(1 / 2)

【武則天不僅在科舉裡加試雜文,增加寒門公職人員數量,還開創了武舉,將殿試作為科舉最後的固定項目。】

【這一套成熟的科舉體係一直被沿用到清朝。】

【人才有了,娘家的勢力也不能落下,武氏家族迎來鼎盛。】

【深得武則天信任的魏王武承嗣權傾朝野,對太子之位誌在必得,而李唐宗室就是他登上太子位的最大絆腳石。】

【這位武承嗣先生沒有道德底線,也不知道臉皮為何物,欺軟怕硬,栽贓陷害倒是一把好手。】

【天授元年(690年)七月,武承嗣唆使酷吏周興,羅織唐高宗之子,隋州刺史澤王李上金、舒州刺史許王李素節謀反罪名,在押解途中,派人縊殺李素節和李上金,並儘殺其親信及支黨,八月,又殺南安王李穎等李唐宗室12人。唐朝李唐宗室幾乎被屠戮殆儘。】

狄仁傑望著天幕久久不語,他也是出身寒門,在科舉中以明經科及第。

因看不慣張光輔那老東西一邊平叛一邊縱容部下勒索直言斥責,不僅被人記恨彈劾,還被貶為複州刺史,如若不是武皇信任重用,他哪有官拜宰相的一日。

不管武皇出發點是什麼,她都對天下寒門學士有知遇之恩。

他都明白。

可他就是忘不了心裡的盛世大唐,那個從他出生起就一直生活長大的國家叫大唐,那個家裡世代效忠的君主是李唐皇室,不是大周,沒有酷吏,沒有武承嗣,也沒有女皇。

“大人心裡可曾怨恨。”太平忽然開口,目光平靜地看向狄仁傑。

宮殿內女官宮人們三三兩兩擠在角落,唯恐被太平公主注意,連哭都不敢哭出聲。

千牛衛手持唐刀堅定的圍繞在武皇消失的地方和太平公主身後默默守衛,讓人不敢輕視。

氣氛有一瞬間凝滯,狄仁傑一時不知道太平在試探他什麼,是試探他對女皇的忠誠,還是試探他對大周的忠誠。

最後隻能坦誠地說:“不怨。”

隻是遺憾罷了。

誰知太平公主屏退左右,用隻有兩人能聽見的聲音說:“我也是李唐宗室,即使我已嫁作武家婦,骨子裡依舊是李家女,可我也是聖神皇帝的女兒,我不怨她什麼,也沒資格怨她什麼,可你們卻不得不怨。”

狄仁傑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