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武周盛世! 【曆史上那些被黑……(1 / 2)

狄仁傑和滿朝文武乍一聽聞此言,皆議論紛紛,保皇派的狄仁傑等人擔心武則天召廬陵王歸京是動了殺心。

而保武派則擔憂女皇聽信天幕之言,真的動了把皇位傳給李旦或者李顯的心思。

武則天端坐在龍椅上,仿佛剛才的失態都隻是一場幻象,她依舊是喜怒不形於色的君王。

【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晚年她老了,對朝政的控製力下降,便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

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和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歸還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在保皇派心裡發生逆轉。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篤,居住在迎仙宮臥床不起,隻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發動神龍政變,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要求武則天退位。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隨後徙居上陽宮。】

【一代女皇,就此退出曆史舞台。】

天幕畫麵轉場,播放起後人編撰的武則天的一生。

從一個卑微的後宮佳麗,到感業寺做尼姑,再到重回皇宮,一路鬥天鬥地。

鬥倒了王皇後,鬥倒了長孫無忌,鬥倒了褚遂良,熬死了自己老公,又把幾個兒子趕下皇位。

在天下萬民的見證下,黃袍加身,登立為帝!

【有人說她的時代,有貞觀遺風,有人說她來的時候是盛世,走後依舊是盛世。

而她自己卻沒有對自己留下總結,隻留下了一塊無字碑,是非功過,任後人評說。】

天幕結束,豐富精彩的畫麵,逐漸轉為黑色。

狄仁傑不信,他甚至懷疑天幕說的不是武則天,他認識的武則天清醒強大,心硬如鐵,放權給男寵這種昏君才會做的荒唐事,怎麼可能是她做的呢?

武則天頓了頓,而後就想通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

李家人已經失去權力很久了,他們迫切的希望早點兒拿回皇權,李唐宗氏對她不滿已久,這份不滿積壓到極致,會乘幾倍地爆發出來。

逼宮,在他們眼裡隻是怕夜長夢多,早些拿回屬於他們的東西罷了。

武家人得到了太多本不該他們得到的東西,萌生出不該有的心思,瘋狂地爭奪這至高無上的權力,雖然表麵上對她極儘討好,但是當她把太子之位給了自己兒子時,娘家就已經和她不是一條心了。

酷吏這塊棋子雖好,但是現在隱隱有脫控風險,如果狄仁傑沒有用計把事情捅到她的眼前,她也許真的會被來俊臣蒙蔽。

這幫人不僅不是朝廷棟梁,做事偏激暴力又陰險,名聲已經臭了,一時利用可以,但是最後一定要銷毀,否則人心儘失,隨著酷吏的銷毀,她的勢力必然會元氣大傷。

大臣們更是早早站好了隊,畢竟她老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駕鶴西去,到時候又是另一番天地。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跟對人,一輩子的尊榮都有,跟錯人,哪怕是下黃泉碧落也是活該。

等到了自己老得壓製不住這一大幫心思各異的人的時候,誰都得站隊,誰都彆想做一個純粹的臣子。

但是不管他們站得是哪一條隊,都是和她對立的隊。

這就是老去的悲哀,前浪不管翻的多高,以後掌管天下的,永遠是後浪,就算前浪不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時間到了,自己自然也會落下來的。

她的娘家不是家,婆家也不是家,合作夥伴又靠不住,能放心信任的,竟隻有自己能夠完全掌握的男寵。

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人麵如菜色,表情跟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那可是逼宮啊,就算是他們心裡想,那也得在領導快不行的時候乾,充當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哪有當著如日中天的領導的麵造反的,嫌自己活得太長了嗎?

幾個被天幕點名的逼宮主犯動作出奇的整齊,挺著腰板跪在地上。

大約是知道自己死到臨頭,乾脆就把這麼多年憋著的的心裡話說出來。

“陛下!蒼天為證,我等若有半分私心,叫我們不得好死,我們就算真的做了這麼大逆不道的事,那也是為了國家社稷。

您自己想一想,您讓我們這些老臣看到二張權傾朝野,敗壞朝綱,囂張地騎在我等頭上撒尿,殘害忠良,無視律法,生殺予奪的時候,身為人臣豈能毫不作為!”

“您難道要我們眼睜睜看著朝堂變得烏煙瘴氣,禮樂崩壞,河山被幾個胸無點墨,不負責任的玩意兒肆意玩弄嗎?!”

這話明著是在說二張,實際上含沙射影殘殺無數忠良的魏王武承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