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賜罪 李倓站在城門之上,眺……(1 / 2)

長安無恙 蓁蓁大人 4397 字 11個月前

李倓站在城門之上,眺望著遠處,應是正月裡的夜空,那般冷清。

陳雲之找到了他,見他神色凝重,卻還是輕鬆說道:“殿下這是想長安了?”

李倓並未回過頭,隻是微微低頭:“雲之,這幾月以來,我們殺了不少人,他們都是惡人嗎?”

陳雲之答道:“自然。”

“太白詩中言: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陳雲之笑道:“殿下這是想念不留行了?”

陳雲之口中的“不留行”,是他們麵具四人的名字。

六年前的李倓,瀟灑不羈,在人世間揮劍仗義,遇見了誌同道合的夥伴,隻是眼下,隻有陳雲之還在身邊了。

“殿下若是想,他日回長安,叫他們二人再回來便是。”

“不留行能救助百姓,卻不能救國。”李倓轉過身,倚在城牆之上,“雲之,你怕嗎?我們眼下這一筆可是大的!大到關係大唐。”

陳雲之一撐,坐在城牆之上,胸前抱劍道:“這世上哪有我陳雲之怕的東西,那安賊的兵,也是肉做的,來多少,我就砍多少!”

他看著陳雲之,終於輕鬆笑了。

“這什麼?”李倓瞧見了他手裡一直攥著的信。

“哦,東宮來信,估摸是你兄長寄來的。”

李倓神色本是神色凝重,卻打開信箋的一刻,舒展了皺眉。

信中言:

三兄展信安,聞兄此戰安,果不其然。此去數月,東宮一如往日,無聊之餘可逗阿豬與適兒,隻是無三兄整日誇誇其談略顯無聊。他日三兄歸來,十四妹當設暖鍋相迎。書不儘意,不儘欲言,望兄安好。

“殿下,這是東宮何人來信?”

“是我那十四妹。”他將信一放。

陳雲之接過信,仔細看著信上的字跡:“隻瞧見那丫頭騎馬射箭,從未見過她的字跡,女子字跡娟秀的不少,但如此揮灑自如的 ,倒像是個郎君的字。”

“字如其人,你瞧瞧你便是。”

“殿下,這就你的不是了,我這字雖無長進,但也沒那般差吧!”陳雲之跟在後頭,月光下迷迷糊糊看著字跡,“阿豬?”

“草上飛。”

“哦,就是那日殿下特意從獵戶那處尋來的大胖猞猁?”陳雲之一驚。

“嗯,她入宮前有隻差不多的,隻是入東宮後不久病死了。”

陳雲之看著他:“我倒覺著,殿下對張縣主異常費心。”

“我對東宮眾人不都很好?”

“當日您讓我送去草上飛時,特意叮囑我,傳去您安好的消息,實則洛陽城破,分明是怕人擔心?”

李倓並未否認,隻是很平靜的語氣說:“你不覺著十四妹身上,有許多我曾經的樣子在?”

“如此說來,與六年前那個天不怕愛逞強的殿下有點像。”陳雲之眯著眼湊近,“殿下可是對張縣主動心了?”

李倓笑道:“你這說的什麼?她與我乃是表親,當作阿妹罷了,隻是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與我想追求相同的東西。”

陳雲之問:“什麼東西?”

“那種不留行、騎射、打馬球裡的東西。”

陳雲之更是雲裡霧裡,不知他說的是什麼。

“好了,快去歇息吧,明日說不準還有場苦戰。”

洛陽戰敗後,聖人已是大怒,眼下退守潼關,更是焦急。

想不著昔日讓眾人覺得不成大器的安祿山,眼下正直向長安而去。

而正是這舉國危難之際,聖人下了一個誰人也沒有想到的敕旨。

“你說什麼!”李倓飛步衝向營地。

在潼關快要失守之時,聖人決意下令賜死此戰的罪臣封常清與高仙芝。

他二人大戰小勃律,勝仗無數,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眼下,賜死的消息一出,軍中轟動。

“師父!”

李倓被攔在外,邊令誠竟率一百名陌刀手圍住封常清,眼下的高仙芝還在外勘察敵情,並未歸營,先被擒的是封常清。

這陌刀手,是大唐神秘部隊,有著獨一套的陌刀法,刀法之快狠能砍下敵軍的戰馬頭顱,可謂是精銳。

而封常清底下的士兵大多是市井來的,本就不通武藝,見狀也不敢上前。

更重要的是,那是聖人的旨意。

眼下,看來今日此戰還未開始,便有了內亂。

李倓不顧一切,衝了進去。

“殿下,這恐怕不妥。”邊令誠挺著腰板道,“聖人有命,封常清高仙芝二人,討賊無效,棄陝地數百裡,此乃一罪;克扣軍餉,動搖軍心,此乃二罪。二罪難恕,賜死罪。”

封常清雙目睜紅,卻沒有隻言片語,隻是盯著手中敕旨上死罪二字。

他自知自己有罪,卻不料是死罪。

“陛下……常清討賊無效確實死罪,可卻不是為了苟活啊!”他仰天而笑,麵對眾將士,“如今大唐危在旦夕,我保全性命,隻為戰場殺敵,死乃甘心!”

邊令誠在一旁笑道:“你等罪行危害大唐,罪不容恕。”

“師父……”李倓看著他,語氣急迫道,“邊令誠,我一路同封將軍與高將軍過來,從未見他們遇敵退縮,更不可能克扣軍餉,眼下外患,可不能再內亂。”

“殿下還請慎言,我此行不過傳聖人敕旨,若非殿下是在質疑聖人?”邊令誠壓低了聲,湊過他的耳邊道,“若殿下要幫他說話,那便是抗旨。”

“你!”李倓正準備站起身,被封常清拉住身子。

封常清深吸一口氣道:“小子,你去裡頭幫我磨墨。”

“可……”

封常清盯著他:“怎得,不聽師父的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