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李倓,就連阿難也察覺到了不對勁,前幾日幼娘要來時他可是欣喜萬分,眼下竟然如此淡然,陳雲之可是個絲毫不會掩飾的人。
等到陳雲之走後,她才問道:“殿下也覺得陳將軍有古怪?他會是那個安插在殿下身邊的人嗎?”
李倓思慮著,還是果斷搖頭:“陳雲之永遠不會,怕隻怕是雲之知道了什麼,而這個事實他眼下還不能接受。”
而另一方郭子儀與李俶帶領的軍隊確實如李長源所言給了安祿山壓迫,這是大唐內亂以來,第一次掌握主動權。
李亨大喜,勢必要褒獎李俶與郭子儀的軍隊。
“如今廣平王殿下能為陛下分憂了。”李輔國在一旁說道,“陛下有兩位殿下,想必他日收複長安指日可待。”
一旁的淑妃也應和著:“陛下可算放心了,這兵馬大元帥自然是俶兒最為合適,眼下也沒有閒人敢說什麼了。”
李亨本是高漲的情緒,被淑妃此話弄得再度低迷起來,想起這些天有關李倓的言論,倘若他日李俶要繼承大業,那必然不能有這隱患在。
“建寧王怎得還未回靈武?”
李輔國答道:“陛下有所不知,建寧王殿下為國為民,正沿路處置流寇,造福百姓。”
“為國為民?”李亨冷笑一聲,“他倒是一路愛出風頭,未曾沉穩做事。”
李輔國與淑妃相看一眼,隨即外頭緩緩走進來一人。
那人正是李長源,他行禮拜過陛下,瞧了二人一眼,許是方才在外頭聽到了對話。
“陛下,聽聞廣平王殿下與郭子儀傳來好消息。”
“先生可真是神機妙算,此法果真奏效。”李亨拉過他,似是十分親近地為他遞茶,李長源本就性子高傲,竟也不管不顧接了過來。
李輔國自然心中不悅,雖說他眼下是李亨的心腹又是護國,算得上是地位顯赫。但有李長源這等得力之士在身邊,總歸是隱患。
“聽陛下提及建寧王沿路剿匪一事?”
李亨的臉色立刻變了:“是啊,吾讓他速速回來,他卻沿路拖延。”
“陛下覺著那是拖延,還是有什麼人讓陛下覺著殿下有二心呢?彆有用心之人,可謂是粥中臭屎,人人得而除之。”
李輔國和淑妃自然不敢在此時開口,倒是李亨這些日子被輿論帶著走,險些沒了自己的思考。
李長源說道:“殿下應放心,建寧王殿下有著為國為民之心,有仁心之人也是有忠心之膽,殿下不必多慮。”
“聽先生如此說,吾便放心了。”
李長源走在青石板路上,本是想著去占星樓瞧一瞧今夜的天象,卻不了李輔國站在他身後。
李靜忠此前不過是個宦官,他侍奉在李亨身邊數十載,算得上忠心。
他與高力士不同,他侍奉主子擁護主子登上帝位,一步步也是鞏固自己的地位。
“先生方才在殿前所說,似乎話中有話。”
李長源本就看不起宦官,笑道:“不料護國聽明白了,卻不知護國是聽明白哪一句了?”“你!”李輔國顧及著四周的人,“我知先生自小與建寧王殿下不和,何不此番與我等合作,他日定會許先生太傅之位。”
“護國此言可彆讓他人聽了去,否則便會覺著護國有謀反之心。”
李輔國立刻緊張起來:“先生可彆忘了,是我舉薦的你。”
“我來靈武,隻因我想見陛下了,而非因你的舉薦。”李長源勾起唇笑,似是帶有些輕蔑,“護國怕是高看自己了。”
“李長源,你彆給臉不要臉,若是與我等為敵,你定是不會有好果子吃!”
李長源笑道:“我自小未曾怕過,倒是我看您這麵相,也不是長壽之象。”
李長源真是句句見血,雖是不會武功,卻能把人氣得半死。
他最後留下一句:“還有,記住,建寧王殿下可以被我算計,但這不表示,任何人都能欺負到他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