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教育內容與要求(1 / 2)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麵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麵的發展。

一、健康

(一)目標

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內容與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2.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4.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6.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7.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誌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

(三)指導要點

1.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3.健康領域的活動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等。

4.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二、語言

(一)目標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二)內容與要求

1.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

2.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4.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5.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

6.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7.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並學說普通話。少數民族地區還應幫助幼兒學習本民族語言。

(三)指導要點

1.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2.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麵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

3.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彆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彆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4.對有語言障礙的兒童要給予特彆關注,要與家長和有關方麵密切配合,積極地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

三、社會

(一)目標

1.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2.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5.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二)內容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