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千禧年的鐘聲,姚晴天是和趙軍還有女兒一起,在天下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聆聽的。
那一年,姚晴天已經三十八歲了,因為近十來年養尊處優,最關鍵是身心愉悅,看上去比同齡人顯年輕很多,說是二十多歲也絲毫不違和。
二十歲未出嫁的那幾年,無憂無慮,曾經,姚晴天以為那是她人生中僅有的一點可以稱得上幸福的時光。
如今三十八歲的姚晴天,經曆數十載歲月洗禮,依然無憂無慮,並且比青蔥歲月的少女,多了一份對生活的自信與篤定,每一天都很踏實地幸福著。
曾經名叫三隻鵝的鹵味店如今發展成了大型熟食加工廠,“清恬”也成了家喻戶曉的連鎖品牌。而圍著鹵味打轉了十來年的姚晴天如今基本不太管事,她要兌現自己的願望,多出去走走,好好看看山川錦繡的美景。
當年胖墩墩、圓乎乎的小昕昕,如今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是比媽媽還要高的大姑娘了。
作為一名初三畢業班的學生,趙昕悅想在期末考試前夕的元旦假期,跟隨父母一同出來旅遊,必須背著裝滿課本和試卷的大書包,見縫插針地完成作業。
姚晴天和趙軍自身書念得都不多,可對於唯一孩子的教養問題,夫妻倆一直是放在首位的,從孩子出生就開始有意識地接觸教育行業的老師、專家,開始隻是想向他們學習一些育兒的知識。
因著文化不高,哪怕有薛青鬆這個機、關、體、製內的高材生把關看護,趙軍在做生意場上多少也吃了一些暗虧,夫妻二人也是邊學習邊成長。
隨著郭嘉經濟飛速發展,國人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作為有先知的姚晴天更是其中之最。
早在十幾年前,手上資金稍微寬裕了些的時候,姚晴天便讓趙軍向學校捐資蓋樓、設立獎學金、助學金,後期更是直接成立了從幼兒園到高等教育學院,各階段全涵蓋的陽光教育集團,正式涉足教育行業。
可以說,陽湖縣能在全國最早一批撤縣改市名單中脫穎而出,得益於陽光教育集團,一者因為陽光教育在陽湖縣辦學成功的十來年時間,吸納周圍省市幾十萬人口常住甚至落戶在陽湖縣,二者陽光教育集團旗下的醫學院和師範學院補足了市級所需高等教育學校的缺口。
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的先進,自然帶動當地地方經濟的發展,各方麵條件都趕超同等縣區,陽湖縣也就很順利地撤縣改市。
高材生薛青鬆,根正苗紅加上踏實肯乾,政績斐然,一路履曆都很耀眼,天時地利人和使得他升遷路上順風順水,扶搖直上。
民營企業家趙軍,緊跟政策走,開辦的大都是利國利民的項目,在陽湖市的聲望並不比薛青鬆低多少,兩人珠簾合璧,相輔相成,相互成就。
因為夫妻倆是做吃食起家的,所以陽光教育集團被家長、學生津津樂道的除了他嚴謹的治學氛圍,還有健康、營養、美味的各種大食堂。
進了陽光教育旗下學校就讀的孩子,不止成績穩步提高,身體素質也得到很大的提升,隨著陽光教育理念推廣、教學成果逐步展現,周邊縣、市越來越多的家長想方設法把孩子往陽光教育學校裡送。
師資力量、硬件設施都首屈一指,再有一屆一屆畢業班學生亮眼成績的加持,陽光教育集團名氣越來越大,入學門檻也跟著水漲船高,不止分數線高,相應的各項費用更是超出其他普通學校一大截。
不過陽光教育各學部設置了非常多的獎學金、助學金,哪怕家中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隻要成績足夠好,或是有特彆突出優秀的專長,甚至可以不花費一分錢,在陽光教育學校吃、住和學習。
作為陽光教育集團創辦人,趙軍和姚晴天自然難免被一些親朋好友找上門來請托,辦學是一件嚴謹的事情,對於老家五穀鄉的孩子,兩人也會給與一些經濟上的幫助,但前提是孩子要足夠優秀,成績夠得入學的分數線。
也就是說五穀鄉的孩子,隻要成績達到了陽光學校的分數線,可以不用擔心學校的高消費問題,哪怕在學校裡不能名列前茅,也能像成績突出的學生那樣減免花銷費用。
因為趙軍越來越忙,很少有時間回五穀鄉那邊,姚晴天更是十幾年沒有回去過,沒有走動,自然就慢慢生疏了,加上趙軍一貫的名聲和說一不二的性格使然,老家的那些長輩也看清了,不會也不敢隨意托大,道德綁架二人,都按著學校的規定來,想進學校,孩子就好好努力學習。
除了姚成田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