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奇妙的想法,就是把在遠處或照片上看到的精致靈巧的埃菲爾鐵塔當作這座塔的全貌。
然後,在親身站到塔下時,仰頭仰到脖頸酸疼,遲遲不能從這座塔的實際大小裡回過神。
安徒生走過栽種著柳樹的小徑,在頭頂濃密枝葉遮擋出的陰影消失後,隨意抬眼,向上一看,然後就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中。
鋼筋鐵骨的高塔傲然矗立在藍天之下,宣示著人類的偉大創造力。原本粗壯沉重的鐵質材料,在設計師精心的構建下,即使在這樣近的角度,也不顯得凝滯沉悶,塔底金棕色的拱形讓人想起教堂這樣莊嚴的拱形結構,隻是這座塔不供奉神明,隻讚揚人類。
他繼續向前走,在塔底的正中間站定,然後在附近沒人路過的時候,仰麵躺下。
仿佛是將萬花筒帶進了現實,光與棱鏡組合誕生的瑰麗幻象,在巧奪天工的設計下,由世界上最常見的材料呈現在世人眼前。
對稱均勻的弧線與方塊層層嵌套,銳利剛直的十字架構與精心設計的裝飾花紋相互映襯,一麵是鋼鐵的壯美剛強,一麵是藝術的優美柔和。四周裝飾花紋卷卷的弧度,像是中世紀貴婦手中把玩的羽扇,像是少女躍動的裙擺,也讓人想起夕陽下的塞納河粼粼的波光。
湛藍的天空出現在每一層的交界處,是自然與人類心有靈犀的合作,為本就繁美的圖景增添了一分天真無邪的藍,一分簡單明麗的快樂。
安徒生安靜地躺了一會兒,麵對這樣美到讓人屏住呼吸的景色,幾乎舍不得站起來、讓視線離開它。
一隻胖胖的鴿子踱步到他身邊,歪著腦袋,啄了啄他攤開的手掌。
安徒生手指蜷縮,在小家夥無意間的提醒下,戀戀不舍地最後看了一眼,然後站起身,繼續今天的旅行。
埃菲爾鐵塔的樓梯是樸實無華的鐵青色,灰撲撲的,兩邊用細密的網格拉起了防護欄,儘可能減少意外情況的出現。在每一個拐角處,都可以看到張貼著的彩色海報,有的介紹著埃菲爾鐵塔的曆史,有的則是單純地鼓勵著選擇走樓梯的遊客。
這座鐵塔在1887年開始建造,完工時總計用了兩年兩個月加五天,在當時來說,是舉世矚目的速度奇跡。鐵塔的設計者同時也是美國那座自由女神像內部框架的設計者,古斯塔夫·埃菲爾,他是一位創造了奇跡的工程師。
安徒生在海報中還發現了一張可愛的廣告,用簡單的短語寫著:“感覺有點餓?想吃點什麼嗎?樓上有餐廳!”
開門見山,直截了當,配上旁邊簡筆畫的漢堡,似乎是在努力用胡蘿卜吊著遊客,討人喜歡的小心思。
臨近一樓的拐角是一張更調皮的海報,上麵畫著一個臉紅撲撲的小人:“是不是臉已經變紅了呢?”
安徒生摸了摸自己的臉,感覺還是平常的溫度,於是自信地點了點頭,覺得自己打敗了這個前來挑釁的卡通小人。
一樓的觀景平台有鐵絲網攔著,不過比起樓梯兩側的防護網,這裡的網格很大,甚至可以讓一個成年男性把頭探出去,無遮無掩地看風景。
當然,想要在一樓享受到不被網格攔截的巴黎風光,除了正常大小的頭顱外,還需要一點運氣、一點技巧,最重要的是不怕被旁邊的遊客看到的勇氣。
安徒生鎮定地把頭從網格裡又挪出來,隨手理了理散亂的頭發,讓發絲不遮擋住視線。
在他準備離開的時候,一聲有些尷尬的詢問響起:“嗨,朋友,你聽得懂法語嗎?那位個子很高的金發朋友,聽得懂的話,你就往你的右邊看一眼。”
安徒生不明所以地轉過身,然後看到了一個頭被卡在網格裡的陌生青年。
“是這樣的,我剛剛模仿了一下你的動作,結果被卡在這裡了——你是怎麼出來的?能幫個忙嗎?”這位陌生青年被卡得麵紅耳赤,堅強地向安徒生發出求救。
安徒生默默上前,動作輕柔地幫他一點點往後挪。
最終,那位青年逃脫困境,毫無形象可言地跌坐在地上,揉了揉自己慘遭無妄之災的腦袋。
安徒生再度準備轉身離開,被這位剛剛脫困的青年拉住了手不放。
安徒生心下大驚:“您好,請問我需要怎麼道歉?”
青年滿頭問號:“什麼?你法語語法是不是不太熟啊?不應該是我向你道謝嗎?”
安徒生低頭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