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魅力 失家之後的李清照開始了……(1 / 2)

沙發日記 耿耿童心 1677 字 10個月前

失家之後的李清照開始了她後半生的磨難。李清照的第一大磨難是,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

丈夫趙明誠剛去世,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帶著沉重的書籍文物開始逃難。帶著她和趙明誠一生搜集的書籍文物,這樣苦苦地堅持著。趙明誠生前有托,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丟的,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

之後,金人又一次南侵,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華。國運維艱,愁壓心頭。有人請她去遊附近的雙溪名勝,她長歎一聲,無心出遊:

風住塵香花已儘,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無定所,國家支離破碎,到處物是人非,這愁就是一條船也載不動啊。這使我們想到杜甫在逃難中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李清照這時的愁早已不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家愁、情愁,現在國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舊愁,想覓也難尋了。是國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發愁啊。

李清照遇到的第二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但如果隻是這兩點,還不算最傷最痛,最孤最寒。問題在於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是這樣的難。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隻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願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童言無忌,原來在這個社會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餘啊。而她卻一直還奢想什麼關心國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