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不願世間太平?”
安箏愣了愣:“我?我願。”
但我從未得償所願,從未。
那日之後,安箏見憫羽無家可歸,便請他做梅春閣的樂師,讓他暫住華竹房。
半月來,安箏幾乎每日都會聽憫羽吹曲。她和憫羽是如同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安箏總能理解憫羽曲中之意,如此一來,兩人也成至交好友。
憫羽常說:“你給我的樂曲第二次生命。”
如此誇讚,安箏有時便暗暗想,自己或真有音律之才,便求憫羽教其篳篥。
“你真有你是音律之才的自信?”
“我定有!”
“你既如此懇切,我便教你。”憫羽笑笑,“那你得送我幾瓶酒樓三勒漿作為拜師禮吧。”
“你還真是...”安箏無奈。第一次見人主動要拜師禮的。
“哦對了,聽店小二說,夏集快到了。”
“對,夏集每年八月中都有,市場上有各國珍饈,好不熱鬨。”
“真的嗎?這場麵我真想見識見識。”說罷,憫羽看向安箏,“我初來長安,人生地不熟,要不你儘儘地主之誼?”
“嗯?那我要不願呢?”
“在長安,你須得明白尊師重道之禮。”
安箏:“...”這還沒教東西呢,倒先開始擺師傅架子了。
“不知徒兒願不願?”
“師傅所言,我哪敢不聽呐。”安箏翻了一個白眼:“師傅還有什麼吩咐,沒什麼吩咐的話,我去後廚看看。”
憫羽笑笑:“您忙。”
安箏沒有理會憫羽語氣裡陰陽怪氣,轉身進了後廚。午飯時分,店裡食客眾多,又正值亂世,難免有惹事生非之人。雖然自父親經營此店以來,還未遇到過什麼胡攪蠻纏的客人。但安箏明白,這一時之運氣,想要生意一直安穩下去,須得先在小事上儘善儘美。
見安箏實在忙碌,憫羽不好多打擾,便欲出門走走,看看長安風俗,再為安箏尋把好篳篥。
西市是來往外域人最多的地方,自是西域器物最多的地方。可憫羽走了兩個時辰,尋遍三家鋪子,都未得一稱心的篳篥,他便想著不如自己做一把來的好。
長安街上的商鋪和小攤都有很多精美的小玩意,琳琅滿目。
憫羽先是買了一把折扇,上麵寫著心靜如水,他覺得很符合自己;又覺得那把繡有紅梅團扇很適合安箏;到了首飾店,他又覺得那些首飾一定會很襯安箏...等快到酒樓門口,他的錢袋已經癟了下去,但他又看到了一賣銅鏡的老翁。銅鏡精美,他看中一葡萄紋飾的,正準備拿起來仔細端詳,另一雙手卻先他一步。
“這鏡子多少錢?”
“十文錢。”
憫羽循聲看去,是一身穿粉衣的姑娘。
“你要這鏡子乾什麼用。”
“我有一葡萄藤,與這鏡子的紋路十分相似。”姑娘看看他,“倒是你,要這鏡子乾什麼?”
“想贈予一姑娘。”
粉衣姑娘愣了愣,就把鏡子遞給憫羽:“我一直不願壞人好事,你快拿去。”
“那多謝姑娘。”憫羽結果鏡子,撫摸著上麵葡萄藤的紋路。似是想起什麼,他抬頭看向不遠處的酒樓。“不知姑娘是否聽說過梅春閣,裡麵的美酒,名作三勒漿。我常常覺得--”憫羽看向粉衣姑娘:“此酒隻應天上有。”
此時,安箏已在魏黎的馬車裡。
“前日,於闐國使者進貢了一匹寶馬,父皇將此贈予我,你自幼精通馬術,我思前想後,想將此馬贈予你。”魏黎握著安箏的手說道。
“多謝太子抬愛,但這貴重之物,小女擔當不起,萬不能要。”安箏頷首。
“這是我曾許諾於你的,你忘了嗎?”魏黎看向安箏,眼裡像是有一汪深不見底的湖水,表麵看是淡淡的,實則讓人難以捉摸,“罷了,你想想馬兒的名字。”
“小女學識淺薄,實在想不出什麼好名字,還是請太子為其賜名吧。”
“叫月黎吧。”魏黎沒有推脫。
安箏抬起頭,看向魏黎,她突然有許多話想要說出口,可看到魏黎淡淡的眼神,她就一句也說不出來了。
她胡亂的撇開眼睛,望向彆處。
她不想繼續看著魏黎的眼睛,因為魏黎的眼裡好像隻有自己。
但她知道,這不是他的全部,她從來都看不透他。
魏黎鬆開安箏的手,依舊不悲不喜,淡淡的說:“那,就叫月黎吧。”
作者有話說:因為字數問題,第一章第二章合並!初次寫文,請大家留言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我會認真閱讀每一條評論,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