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盤炕【修】 下午大家忙著和……(1 / 2)

休息了三天,月事結束了,十月完全養好了。

黃嬸子帶著金金做布偶。

唐開泰帶著開元和阿平把做好的布偶裝上稻殼。

黃大叔這幾天也不出去找活兒了,帶著二黑子去了鄉下找嶽父張老漢,和他說了到城裡幫著盤炕的事,又讓嶽母幫著問問村子裡有沒有人家賣雞蛋,找那種有公雞的人家收。因為數量多,三枚雞蛋兩文錢,給現錢。

十月讓黃大叔幫忙收雞蛋,五百個雞蛋四百文,相當於十個雞蛋八文,黃大叔要是能收到便宜的,差價都算黃大叔的。但是一定要十日之內的新雞蛋,且家裡有公雞的。

嶽母張婆子聽說收雞蛋孵小雞,心裡盤算了一下村裡哪些人家有公雞。在村子裡湊一湊,應該能湊出不少。不行還可以再往山裡頭的村子問問。

當天晚上黃大叔就帶著八十多個雞蛋回來了。還還閒聊說起了村子裡人問收不收鴨蛋,他們也有鴨子。

十月說鴨蛋也收。

既然有人養鴨子,肯定有人買小鴨子。收來的鴨蛋能孵小鴨子就孵,不能的鴨蛋直接醃鹹鴨蛋,到時候去北地的路上吃。說不定還可以賣錢。

張老漢第二天帶著兒子孫子和盤炕的工具來了。

這祖孫三代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黑瘦,方臉,五官都很大,一樣的沉默畏縮。一看就是老實人。

張老漢的孫子叫狗子,比二黑子還大一歲,今年十歲了,長的高高大大,但是不如二黑子機靈。

張老漢的兒子張大壯是個挺壯實的漢子,有點駝背,和張老漢在一起,沒小幾歲的樣子,進到院子裡都不怎麼看人。

十月招呼著他們三人,說著自己的規劃,打算在唐開泰的房間裡床和雜物房的那麵牆之間的空位出來的空間,盤一個炕。

張老漢在屋子轉了轉,到雜物房瞅了一眼,又看看煙囪。

低頭琢磨了下,說,“原本是和廚房連著的屋子盤炕最適合不過,日常燒火,也能熱炕。若是在這邊盤,要費些功夫,還得打開牆,通一個煙囪。”

十月立即決定,那就在她的屋子裡弄。挪她們的床。

問了要幾天能弄完,張老漢一看什麼都沒準備,估摸著怎麼也得三天。

時間在她預期內,這幾天收雞蛋,雞蛋收夠了,炕也好了。

她之前向黃大叔了解過盤炕的費用,盤炕在這個時代也算是個技術活兒了,比零散力工要貴一些的。按天算的話,一天一個人也得二十文,所以她想著一百文怎麼也夠了。

不過張老漢說要弄黃泥土坯什麼的,還挺費事,心裡對這個費用就沒底了。

便問張老漢,這個要怎麼收錢。

一般人家盤炕,都是把東西都準備好,張老漢直接下手開乾,雇主家裡出個人搭把手,他盤一個大炕,一天就弄完了,差不五十文。

來之前,他想著,定不能按照給旁人家盤炕來收錢,就當做打零工,一天十幾二十文的就行。

他看完了屋子,估算了時間,又列了需要準備的東西,他說給他們爺倆一天十文錢就行,活兒輕,三天三十文。

老漢看著唐開泰還拄著個棍子,弟弟妹妹那麼小,一大家子不容。女兒在這給人奶孩子,一天五文錢雖然不多,但是這錢穩定,而且孩子怎麼也得吃個半年一年的。以後還要跟著去北地,都是要互相照應的。一分不要,怕孩子多心,所以象征性的按天收個十文錢。

十月和唐開泰都很驚訝,也明白張老漢的意思,沒說彆的。當下應下了。

張老漢帶著兒子和姑爺去城外挑黃泥,二黑子和狗子去磨坊那裡取稻殼。

大家都忙了起來。

十月買了四五根大棒骨,中午熬一大鍋棒骨蘿卜湯,又蒸了一大盆粗麵饃饃,炒了一盆白菜,分量足足的。

碗筷不夠,讓孩子們先吃,吃完了洗了碗,大人們再吃。

十月注意到,張老漢把自己碗裡的三個饃吃了兩個,剩下一個裝在衣服口袋裡。

下午大家忙著和泥,曬土坯,一個個像磚塊一樣擺在院子裡,天晴,一下午就曬乾了。

晚上依舊是棒骨蘿卜湯,一盆韭菜炒雞蛋,蒸一鍋粗糧米飯,又把剩下的饃熱了。

張老漢和張大壯顯然沒想到晚上還有一頓。

黃嬸子也很意外,平時家裡都是隻有早上和下午各一頓飯,沒有中午這一頓的。

張老漢一看,這兩頓飯雖然不是大魚大肉,但是舍得放油,比家裡的吃食好多了。爺仨吃這兩頓飯,就不止十文錢了。

席間張老漢感歎唐大郎是個好雇主。

唐開泰被人這樣說,有些不好意思,隻說了句“都是粗茶淡飯,填飽肚子而已。”

十月沒說什麼,她自己知道,他們也算不得多麼好的雇主。

今天張老漢報價格的時候他就知道這老人家報的價低的多。

這一家三口看樣子也是過的窮苦日子,卻見不得他們這一群孩子為難。

明明自己也很窮,卻想著能幫彆人一把是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