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已過卻再提 劉丹出場,……(2 / 2)

無常 蠟樹ash 3747 字 10個月前

“就我所見,安妹妹他們在皇都受了不少風浪。比如劉家,在江南因為那些屁事與我拉扯,欺負我在外勢單力薄,每日八遍找我麻煩……他們這樣惦記我一個叛逆遠走的庶子,身處皇都的妹妹和母親所見醃臢必然是百倍。”

葉林酒量本不好,此刻更快被常悅之的種種擔憂繞暈了,他醉醺醺的看著月光裡的大少爺,總覺得大少爺此時此刻蹙眉深思的樣子像發愁的黃花姑娘。

他借酒勁發出如此感歎,立刻衝散了大少爺滿臉愁容。

迷迷糊糊的,他看見大少爺盯了他一會,才慢慢說:“應該是因為我捏的臉皮不好。”

常府祠堂這兩日景色難得,大少爺和大小姐並排跪著,偶爾交談,更多時候是各自靜思。

常安偶爾會借午膳的休息時間出門經營她那些店麵,常悅之便在祠堂後麵的小屋用膳看書。

一日夜深,跪了一天的常悅之躺在床上,困倦著想秋闈文章一事——樹敵是真,春闈還沒開始就這樣子招眼,他心裡也後悔。半夢半醒間,他思及人生原本喜憂參半,不可對已發生之事念念不忘。便寬慰自己:

“秋闈時看見題,意氣上湧,寫出這樣一篇文章,酣暢淋漓不說,還能在初入官場前亮明立場。”

他常悅之就是看不上當朝所謂的那一水新貴。

常安不這麼想。

她身處盛京,信息充沛,自從她的文舍“新月閣”開業後,更是逐漸相信“世間萬物,利弊參半”。於是,她對本朝所謂“新貴”的看法逐漸客觀。

新月閣地理位置優越,與其他書店不同,這裡招待客人的基本都是高束長發,言談不俗的年輕姑娘。店鋪裡沒有太大的脂粉味,墨香與花香一並,幽幽的染在每一個來往者身上。

新月閣本名“新嶽”,是常安小時候心血來潮,叫要好的幾個世家女孩一起組成的詩閣,後來逐漸變成她們進行詩文創作、收集、傳抄、借閱的小地盤。

現在,常安把聚會的場子搬到一棟挨著市井的小樓裡,一眾詩閣“元老”來了便躲在樓上,樓下和前堂開始雇人正經做起書籍販賣和古籍鑒定。

常安費心思做店鋪不是為了銀子,也不為聲名。她第一在乎這處所在給她牽引來的人脈,第二在乎自己申請書行後,掌握的書本傳抄和印刷權利。

必要時,常安可以借這兩者悄悄左右某些人對某些事的想法。

細數當朝官門貴女,常安最有錢。楚湘娘家家大業大,連帶著疼愛常安這個親外孫女,喜歡貼補她。父親對大女兒滿意,私下撥過來不少店鋪讓她經營。當今聖上很喜歡常安,新朝建立後封她為郡主,早年還差點把常安配給太子。

對於這件門婚事,常安背地裡異常抗拒,因為皇帝相中自己的原因是由於一次她不願回憶的事變。

舊朝末年,常安奉父命偷運信物入常勝軍營,碰上軍中細作擄走太子,常安“舍身”保護過太子和劉將軍的女兒劉丹,兩人均成功逃脫,常安卻受困火場,九死一生,差點葬身在細作的大本營裡。

事情看起來是這樣的:常安舍身助兩人出逃,立了大功。

可實際情況卻隻有當事的三人自己知道。

常安近來和常悅之一起跪著,倒回憶起許多舊事。

比如舍身救太子這事。

當時常安是奉常勝的命,從洵州去前線送信物,原本常勝信中點名常悅之,但那個時候,這位大少爺已經遠去江南。

後來,臥床休憩的常安還收到過常悅之來自江南的問候信,信中的大少爺言辭一改平日浮誇,後悔自己提前拜師,錯過父親送信要求護送信物的命令,害常安替自己走這一遭。他句句懇切真誠,讓常安心中略有觸動。於是她親筆回複,含蓄地敘述了當時還沒成為太子的李宴縱容細作,欲立戰功但失敗被俘的窘態。又描繪了劉丹人傻心大,被利用還給人數錢的呆瓜模樣。

信末尾,她補充:

“妹妹不忍阿丹落入敵寇手中,腦熱跟上,本意隻在阿丹一人。李家子慣會自求生路,同困敵營時,他無意陷我入險境,但棋差一招,終究連累我遭受這此大難。”

她停筆,想起那日落在身上的拳腳和灑在臉上的熱水,想起劉丹通紅的眼睛和一句句“常安彆去”,想起鼻腔裡嗆人的黑灰……

她握筆的手竟然後怕地顫抖。

常安對自己或他人都十分嚴格,此刻自覺失態,雖無人在身邊,卻想克製自己的情緒。

她隻好放下筆,再讀江南來的信件,不知不覺開始一字一句細細品味,覺得眼前似有常悅之坐在對麵,關切看著自己的模樣。

常安鼻子突然發酸,她定定神,繼續寫:

“妹妹不怪兄長,那差點燒死我的大火,是妹妹自己放的。我見敵營有不少俘虜,男女老少皆有。軍兵對待俘虜,愈是弱者愈受欺淩。大多橫屍城外,個彆囚禁,少數充做壯丁,女子一律生不如死。”

“被帶到岑軍首領麵前時,妹妹無言以對,岑軍對比我軍,深感岑氏上下暴虐。”

“見火,玉石俱焚之心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