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掃了一眼正在包紮傷口的李斯,又抬頭專注的望向天幕。
他不是沒想過殺掉李斯,可隨著天幕透露的東西越來越多,他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李斯不能死,起碼現在還不能死。
天幕說的完全沒錯,大秦現在非常缺乏官吏,很多原六國所在地,官吏缺員程度甚至達到六成,而鹹陽城中也同樣缺乏官員。
李斯的才華毋庸置疑,自己現在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如李斯這般大才,絕不是中車府令趙高那樣能隨便替換的人。
況且,大秦基業二世而亡,李斯一生心血成空,後世法家又完全被儒家打壓,李斯的遺憾恐怕不在自己之下,他絕對忍不了法家的功勞全被儒家摘走。
【儒家成為兩千多年來各個王朝的官方正統學說,而其他學派則基本慢慢湮沒於曆史長河之中。】
【直到華夏麵臨那次三千年不遇的危機時,諸子百家才重新被一些人從故紙堆中翻出。】
【雖然短暫複興的諸子百家思想仍然沒能成為挽救華夏的良藥,可也成為了那個屈辱的年代裡,人們探索過的一道道微光。】
什麼?
後世儒家成了正統,那我們呢?
此時各地的法家墨家道家兵家,縱橫家陰陽家等等學派,聽完天幕的話瞬間炸開了鍋。
幾百年來,他們遊走於各國,向各國國君奮力推薦自家學說,一方麵是為了功利,可更重要的是,他們堅信自己的學派思想才是治理天下的正確方法。
可現在天幕卻告訴他們,他們直接沒有後世傳承了?
複興也隻是短暫複興,而且複興以後也沒被啟用,那豈不是說徹底斷絕了?
墨家钜子看著身邊正在幫農人打造農具的弟子們,思索後卻是覺得自己明白了。
墨家兼愛非攻的思想不被君王接受很正常,可墨家的機關術和其他製造兵器農具的技術,無論何時都不可能被放棄。
人力有儘,而機關術就是可以彌補人力的關鍵。
想來應該是墨家的思想理念斷絕,門下弟子全都成了沒有思想,隻能做些苦工的底層匠人。
兵家弟子卻是一派悠然,在他們想來,無論世間如何變化,國君總還要打仗,既要打仗,兵家又怎會不被重視。
總不至於有人蠢到連人打上門來也不反抗吧?
應該,沒有吧?
否則這國君之位該如何坐穩,六國中哪怕是最昏庸的君主也沒有覺得兵家不重要過啊。
道家弟子倒是還好一點,畢竟天幕上說大漢開國用的就是黃老思想。
儒家弟子卻是大聲歡呼雀躍起來。
諸子百家隨著各國紛爭也鬥了幾百年,沒想到最後是他們儒家笑到了最後。
六國彼此攻伐數百年,征戰和殺伐才是各國所需,而主張仁想複古周禮的儒家自然不被各國國君接受,這使得他們一直得不到重用,沒有能施展抱負的地方。
可神跡此時卻肯定了他們,後世兩千多年都是儒家為尊,以後看誰還敢看輕儒家。
其他有心人,重點卻放在了三千年不遇的危機這一句上。
到底是什麼樣的局麵,才能算得上三千年不遇?
【代表法家的李斯退場,也是秦國又一條支柱的倒塌。】
【章邯和李斯代表的秦國軍事和政治兩方麵的崩塌,徹底讓大秦,這個由始皇帝一手建立的偉大帝國崩塌。】
【春秋戰國數百年的紛爭,終結於秦始皇的統一,可這統一卻帶來了當時人根本無法想象的影響。】
【從零到一是最難的一步,始皇帝的偉大不止在於統一了國家,更在於統一了文明。】
【讓華夏徹底區彆於世界其他文明。】
【華夏民族後世雖然屢經劫難,但華夏生命永存。】
【自此,每一個華夏人心裡都種下了大一統的種子,隻要稍占優勢,就想要再次成就大一統這份不世功業。】
【好了,我們今天關於始皇陛下就講到這裡,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奮六世餘烈的大秦的創業過程。】
天幕上畫麵又是一轉,一陣古樸激昂的樂曲響起,出現了許多人物,天幕上隨著畫麵變化標注了他們的名字和事跡。
從為周天子養馬的非子
再到率兵勤王有功,被正式封為諸侯,賜封岐山以西之地的秦襄公
……
秦孝公和商鞅,他們變法為秦國奠定數百年的根基
秦惠文王與張儀,秦昭襄王、白起、範睢,合縱連橫不斷攻伐六國
再到始皇帝與李斯、王翦、尉繚、馮去疾等。
畫麵中秦國曆代君王的奮發圖強,搭配著雄渾激昂的音樂,感染了天幕下的許多人。
他們大概是知道秦國的曆史的,可親眼看一遍秦國從各個諸侯都看不上的西戎之地奮起,慢慢占據關中而最終吞並天下。
他們也不由的跟著心情起伏。
隨著最後一聲似石破天驚的鼓響,秦一統六國,始皇登臨天下,他們居然也感覺到了欣慰和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