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氤氳月道,孰為伶人? ……(2 / 2)

九九恍然大悟,道:“原來是這樣啊!所以,老板不定時營業、打烊,也是因為你想麼?”

老板的指腹摩挲著杯沿,凝神靜思,似乎是在思考一個極為嚴肅的問題,須鄭重地給出一個答案。

台上歌聲停,老板朝那邊望去,與那三人相視一笑。

“不是,是為了給不歸人一個落腳處歇腳。”

九九頓時覺得這老板很有趣,便與她多聊了幾句。直至日暮,自天窗望去,可見皎潔的月盤,他才離去。臨彆前,九九站在石階下回望立於門前的那抹孤影,突然很想知道這個人的名字,也說不上是為什麼,就覺得,交換名字後也算得上半個朋友吧。

九九擔心冒犯,試探性問道:“老板,能問問你的名字嗎?”

老板聞言,先是一愣,而後失笑。或許是投緣,又或許是眼前這個小夥子自來熟,她倍感親切,溫聲道:“我姓謝,名伶人。”

九九開懷一笑,道:“名字很好聽!你說月齋是為了給不歸人一個落腳處歇腳,那就希望在將來的某一天,你能等到一歸人。”

·

送走九九後,謝伶人回到房間,突然腦熱,拿出櫃子裡一個落鎖的木匣子,在妝奩裡好一陣翻找,才找到鑰匙將其打開,裡麵靜靜地躺著一卷竹簡。這是爺爺留給自己的,說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務必一代一代傳下去。

謝伶人是家中獨女,父母早亡,從小隨爺爺一起生活,謝家就剩下爺孫倆,後來竹簡也就自然而然地傳到了自己手中。她小時候經常看爺爺拿出來翻看,上麵刻的繁體,她不懂,就粘著爺爺講解,爺爺隻說等自己長大後自行去評定其中內容。

竹簡看起來有些年代,但不久遠,爺爺說這是因為竹簡傳個幾百年就會重編,以免朽爛,現今流傳的這一卷,當追溯到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了。

十八歲那年,謝伶人第一次翻開竹簡,自此念念不忘。爺爺說過,其中的人和事,是曆史晦暗的一角,亦是久遠年代以前一個人的夙願。

從那時起,謝伶人才開始去摸索爺爺所說的“自行去評定其中內容”是何用意。也是打那以後,她再也沒碰過那個木匣。

四年了,爺爺早已駕鶴,今日偶得一“歸人”,心中莫名其妙有股衝動,想再看一眼竹簡。謝伶人小心翼翼地鋪開竹簡,架上金絲眼鏡,在明亮的台燈下仔細閱讀。

後唐國主李旭好戲曲,償儘天下之力,招八方名伶。中有一名伶,號曰“月道”,子弟稱其“月道祖師”,乃當世第一伶官,名曰綏道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