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象牙?187 未魂、殘次者、缺少……(1 / 2)

裁憶 落枝乏 3602 字 10個月前

“未魂”,老實說,至少在剛剛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那已然將過去拋棄的少年隻覺得這個名字很奇怪,如果硬要解讀,沒讀過多少書的他也顯然做不到。

但生活就是這樣,不會因為你一時的小彆扭,從而將這個已經發生的“未來”,重新塑造成你所渴望的樣子。

而同理,這個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你在過去所受的苦痛,是不會在未來轉換成等量的幸福。

所謂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也不過是一個在家長之中,在領導群體裡口口相傳的“笑話”。

在仁家的下屬將那句帶著輕蔑的話語道出之後,獲得“未魂”之名的少年,也才認識到了這一點。

在所謂的“電車難題”裡,自己與同伴從來不是拉下搖杆的那個“裁決者”,他們隻是被綁在鐵軌上,等待著被電車碾成一攤肉泥的受害者——

不,用“受害者”來形容還不夠準確,應該是“實驗品”。

這多可笑啊。

自己與他們,一生都隻能是無用而卑賤的“怪物”,然而到了現在,居然還想著成為決定彆人“命運”的那個人,原來這就是人類的劣根性嘛——

果然,我還是不明白啊。

未魂搖搖晃晃地站起身,試圖反抗自己這無情而充滿了戲劇性的命運,但是到最後,他隻是抬起頭,看向那個“口出狂言”的下屬,最後又傻笑著落下幾滴眼淚。

在這個世界上啊,曾有很多人,在未來,想必也會有人對他們說:要站起來,要為了反抗而不斷高歌,不要屈從於這些人的威壓——

隻有拚儘全力地燃燒過、綻放過,隻有這樣,才可以用名為“生命”的筆刷,勾勒出青草與陽光。

但是,我們真的可以做到麼?

所有的生命都是懷抱著希望降生,而幾乎所有的人,也是哭泣著落地,因為他們將未來要流下的眼淚,在這個時候全部落儘,所以他們的將來才會充滿了美好。

不過像自己與同胞,像我們這樣的人呢?

明明是與其他人一樣出生,也與曾其他人一樣悲傷與哭泣,卻因為感受不到疼痛,而被同齡人認為成“怪物”,遭受無數次的辱罵嘲笑。

甚至,在這樣的欺辱中,自己還不可以反抗,因為一但用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力,那麼在以後,我們所要遭受的謾罵,也將會變本加厲。

因為我們長年生活在無光之處,因為我們未曾見過光明,因為我們這十二條不知何時,已經染滿了黑暗與恐懼的“命”,生於沒有邊際的漫漫長夜。

所以,我們已經對這可笑命運對自己的玩弄,對這個世界給予我們的痛苦與嘲弄,早已經感到麻木。

那麼,如果這條道路的儘頭,便是早早地把這條沒有價值的生命,親手送入沒有生者曾了解過的“黃泉”……

那對於“我們”來說,這樣一點小小的代價,那又能算得上什麼呢?

是啊,對於他們這幾個孩子來說,如此可笑的、悲劇性的,命中注定的結局,那又算得上什麼?

不管怎麼樣,他們終究是要死的,因為感受不到疼痛,這十二個孩子本就沒有辦法健康地度過漫長的歲月。

感受不到疼痛不會讓他們成為堅不可摧的戰士,恰恰相反,他們還要比普通人脆弱的多。

既然我們注定早夭,那麼痛痛快快地迎接死亡,至少就不用去接受其他人異樣的目光,還有夾帶著惡毒的辱罵,如果隻需要接受幾場“實驗”,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在那一天過去之後,那些研究人員發現,這十二個孩子並沒有像其他被綁架的人一樣——

要麼哭天喊地,整日以淚洗麵,然後大罵這該死的病痛;要麼麻木不仁,往角落裡一坐就是一整天,直到死去都不會有多少情感波動。

事實正恰恰相反,他們看上去很平靜,甚至可以用“快樂”去形容,尤其是第十二位的子附先生和第二位的戌牲小姐,他們表現的格外“亮眼”。

這十二個孩子每天都會在體檢之外的空閒時間裡,於幾個醫生與下屬的“觀察”之下,用冰箱裡的幾份蔬菜與培根,廚房裡的幾袋麵粉與酵母,做出幾個小小的鹹麵包。

再然後,他們把麵包送給每一個仁家的下屬,甚至還收獲了不少“好評”。

尤其是仁家的管家,那個梳著利落的馬尾辮的年輕女性,麵對申慧先生和酉晨小姐的星星眼,她實在是給不出什麼特彆“惡毒”的評價:

“發酵時間太久了,有些發酸,雖然不能和外麵那些糕點師做的比,但是在沒有食譜的情況下做成這樣,這幾個小家夥做的還算不錯。”

得到了這樣的答複之後,這幾個孩子還以此召開了一場小小的會議,以此來討論“麵團的發酵時間是五個小時好,還是四個小時好?”這一極其“重大”的問題。

雖然在第二天,已經快要看不下去的女仆姐姐便給了一本厚度直逼字典,甚至還在不斷更新的食譜,但這依舊沒有妨礙到他們對於烹飪的熱情。

明明都是些沒幾日可活的將死之人,隻能數著自己餘生留下的最後的時間,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性命便會被“買下”他們的人親手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