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是傳說中最接近蓬萊仙島的地方。
竹苓自小便生活在這裡。
竹苓的父親在她十五歲時出海,一去無回。母親久病纏身,不久離世。
鄰居家的張娘子可憐她,常常喊她過去吃飯,她有時拒絕,有時答應。
竹苓的長相是很端莊溫和的一類,沒有鋒芒,讓人看得舒服。
她會去海邊撿一些衝上岸的蝦蟹貝殼,有時去稍微深一點的地方撿拾海草海魚,能到鎮子裡換錢,勉強生活。
張娘子有一個兒子,名叫安懷之,隻比她大一歲。張娘子常常打趣,說要做她的婆母,她往往隻是笑笑,然後偷看一眼安懷之的神色。
雖生在漁戶,但安懷之身上常帶一股書卷氣,唇角習慣性的微彎,給人一種又疏離、又親切的矛盾感覺。
竹苓沒和安懷之說過幾句話。往往是張娘子打發他來喊她吃飯,她便應一聲。
安懷之從不過多的在意竹苓,即便是在張娘子打趣他們的時候,他也渾不在意地笑著搖頭。
竹苓知道安懷之心不在此,他常常一個人在屋裡念書,喜歡打聽中都的事。
他是很有一番誌向的,但張娘子和他的父親都不希望他走得太遠,希望他早早成家立業。
可有一天安懷之突然就變了性情。
那天安懷之出門,直至夜半都未歸家。張娘子和他的父親久等他不到,心中不免擔心,便去海邊找他。
竹苓承他們一家的恩,也跟著前去尋找。
竹苓沿著海邊慢慢走,一邊大聲喊著“懷之哥哥”。
月色下,她看見不遠處好像有一個徘徊的黑影,嚇了一跳。等到慢慢靠近,才發現是安懷之。
竹苓提起褲腳,小步奔過去,已是氣喘籲籲:“懷之哥哥,你怎麼在這兒啊?姨母和伯伯找不到你,很擔心。”
她看到安懷之慢慢轉過身來,他的臉上卻沒有什麼表情。
竹苓愣了一下。
安懷之黑黝黝的眼睛盯著她,一字一頓地問:“你、是、誰?”
竹苓不禁後退一步,懷疑是自己認錯了人。但借著月光仔細看去,確實是懷之哥哥。
她開口,“我,我是竹苓。”
安懷之盯著她,“竹、苓?”
竹苓不明所以,卻點點頭。
安懷之思索片刻,仿似終於想起她,才開口道:“帶、我、回、家。”
竹苓覺得他說話很是奇怪,但她還是應“好”,“姨母和伯伯還在找你,我先去告訴他們。”
她返身欲走,安懷之卻抓住了她的手腕。隔著一層棉布,她卻好像覺出了刺骨的寒,下意識打了個寒顫。
她轉過頭來看他,眼神顫動。
安懷之沒放手,他低頭看著她的眼睛,依舊重複:“帶、我、回、家。”
竹苓吞咽一口唾沫,慌慌點頭,“好,先回家。”
“懷之哥哥,你放開我吧。”
安懷之視線下移,落在他抓著她腕的手上,然後輕輕鬆開。
竹苓悄悄轉一轉手腕,鬆一口氣,便轉身領著他回家。
路上海風帶著涼意與腥氣撫著人的麵,吹得竹苓的頭發在她臉上作亂。
她覺得惱人,幾次抬手撩起,彆在耳後,卻又被風吹得鬆散開來。
她正抬手擋風,身邊卻忽而有人先她一步,將惱人的風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