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小事 慶曆八年四月中……(2 / 2)

餘生慶 曼人曦 4016 字 10個月前

“銀兩收了便收了,”不知道何時,知縣麵前出現了一名身穿黑色錦衣的男人,胸口的銀蛇標誌代表著他的身份,“事情最好是抹乾淨了。”

知縣在發現男人的一瞬間從太師椅上狼狽地摔到地上,在看清楚男人胸前的銀蛇標誌後大驚失色地跪倒在他麵前,連磕了好幾個響頭。

“大……大人……下官……卑職明白了……”知縣帶著哭腔地說著,一時間竟語無倫次。

“該說的不該說的,你自己掂量。”說罷,男人就像來時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知縣顫抖地在地上跪著,他怎麼也想不到,和自己做這筆交易的方府大公子身後,竟然是鑒查寺。

方府的院落內,方恒殊悠然自得地躺在下人們專門準備的床榻上,手裡拿著那本《開元慶史》細細讀著。而側坐在床沿旁的廖馨楠如今換上一身乾淨的素衣,端著一盤珠圓玉潤的葡萄,一粒一粒地喂進方恒殊的嘴裡,乍一看還真有幾分丫鬟的模樣。

方珞熙則乖巧地坐在方恒殊對側的凳子上,而方詩源在一旁的石桌上完成夫子布置的作業。倒是那貼身丫鬟七七嘟著嘴不開心地站在大少爺身旁,一向由她負責的事務突然被天降丫鬟廖馨楠搶走了,難免會有小脾氣,也是方恒殊將她寵壞了,她才敢顯露出不滿的情緒。

“哥,你這麼一出,竟與你寫的《水滸》裡的橋段有幾分相像。”方珞熙笑著說道。

方恒殊聽著方珞熙說自己是《水滸》的作者有些彆扭,於是更正地說道:“是施耐庵施先生的《水滸》。”

“我知道,你的筆名嘛。”

方恒殊心中一陣無語,但也不再與她爭論,畢竟在方珞熙心裡,方恒殊就是一個與生俱來的大才子,筆名什麼的都是說辭罷了。

“沒曾想到你還會寫書。”一旁的廖馨楠終於開口,卻不忘將葡萄塞入方恒殊的嘴裡。

“慚愧慚愧,我瞎講的故事,”方恒殊苦澀的笑了笑,“珞熙這丫頭偏是要抄下來。”

方珞熙一聽,也學七七一般嘟起了嘴。廖馨楠見他們兄妹兩這樣,不禁微微一笑。

“方大才子不僅精通詩詞歌賦,連小說繪本也頗有成就啊。”廖馨楠調侃著說道。

方恒殊白了她一眼,然後又重新投入到《開元慶史》的閱讀中。突然,他讀到一片與其他篇幅完全不同的章節,上麵記載著的東西,都隻存在於方恒殊的腦海之中,或者說是方恒殊上一世的事物。

“慶曆元年,秦氏女主秦宛夕設作坊於京都郊區,喚為秦時明月坊,專司各類奇珍異品。斂天下之財,儘入此坊……”

方恒殊看著這章段落出神,喃喃自語地複述道。方珞熙見方恒殊疑惑的樣子,笑著解釋道:“這秦女主人可是慶國的大名人,聽父輩們講這秦宛夕在當今聖上即位不久就來到京都,開了個作坊,專門賣奇珍異寶,都是些以前不曾見過的新鮮玩意,後來秦氏作坊越做越大,這些東西賣到了慶國外邊去了,一年的收入竟然比國庫還多。”

“那秦宛夕現在呢?”方恒殊直接從床榻上坐了起來。

“聽說秦宛夕後來失蹤了,偌大的秦坊便收為國有,眼下正是戶部和鑒查寺共同掌管。”廖馨楠將盛有葡萄的盤子放下,緩緩補充道。

“好端端的失蹤了?”

“年代太過久遠了,我們也是聽父輩偶爾談到。”方珞熙無奈地搖搖頭。

方恒殊皺眉沉思起來。

廖馨楠看著這個沉浸在自己思維中的少年,心中湧動著一股暖流,她知道方恒殊想起了什麼,於是笑著問道:“方大才子在想那秦宛夕嗎?不知道她長什麼模樣?”

方恒殊聞言猛地抬頭看向廖馨楠。

方珞熙見方恒殊這副呆愣的模樣,心底暗自偷樂,她哥哥果然對秦宛夕感興趣啊!她就知道,她哥哥這種人絕不甘於平凡。

廖馨楠見狀,臉頰微紅,急忙轉移話題道:“對了,方大才子,我聽說你過陣子要入京。”

方恒殊點了點頭。

“不知方大才子想考取功名嗎?若是不嫌棄,我可以為你引薦的。”廖馨楠認真地說道,她很希望能夠幫助方恒殊實現夢想。而方恒殊看向廖馨楠,眼眸閃過一抹無語。明明知道自己是去找白衣姑娘的,還這般發問。

廖馨楠心中頓時一緊。

“商賈世家,哪有科舉的名額。”當著弟弟妹妹的麵不好說得太直接,而且方恒殊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商業依舊扮演著卑微的職業。

而方府雖是一等貴族,但方府在朝廷中根基淺薄,根本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他們家族雖富裕,卻並不支持他們家族子弟去仕途,因為一旦去仕途,必定要受製於朝廷。方府雖是大戶,但他們這些人也隻能算是平民百姓,而方家也隻能算是商戶中的一員,在京都這個大染缸中要想靠仕途考取功名是很難混出個樣子來的。

方恒殊這個想法讓方府上下都感覺到深深地鬆了口氣。方府是商賈之家,雖然不如王侯將相,但卻比平常人更懂得權謀之道。他們也明白商人最忌諱的便是被朝廷利用,所以對於方恒殊不想去仕途考取功名這件事情,還是比較讚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