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話說馮冼夫婦在嶺南高……(2 / 2)

他與大臣麵麵相覷,一時竟不知道如何反應。

……

【“由此可見,現代規定60歲退休是有現實意義的,蕭衍晚年這麼怠政,未嘗跟活了八十六沒關係,所以說有些皇帝活那麼長有什麼用?在這裡點名活了八十九歲的乾隆、活了七十八歲的唐玄宗李隆基,活得長還貪念權位的封建老男人們,對國家和百姓隻有弊沒有利,還不如分點壽歲給我們的老祖宗秦始皇和唐太宗!”】

!!!

蕭衍、乾隆、李隆基、秦始皇、唐太宗:多冒昧啊!

【“跑了一會題,再說回來,就在蕭衍發昏的時候,梁朝大臣侯景起兵反叛,他的目標直指南朝都城建康,在情勢危急時刻,各地勢力紛紛北上勤王。有一個人卻與眾人相反,那就是高州刺史李遷仕。李遷仕不急著動兵,那是因為他想趁著嶺南空虛,也起兵謀反,不得不說,那個時代確實是禮崩樂壞,皇帝不講道義,大臣也不講忠義,謀反殺人跟喝水吃飯一樣尋常。”

“李遷仕的謀反萬事俱備,現在隻需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馮寶和冼夫人,兩人手握重兵,會影響他謀反事業的功成。而李遷仕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拉他們入夥,逼上梁山不得不跟著反。”

“於是,馮寶很快就收到了李遷仕的命令,讓他速至高州議事,可接到信的馮寶卻驚疑不定。”】

【書房內。

馮寶站在窗前,出神地凝視窗外的明月。

冼英提著燈走了進來,見丈夫皺著眉頭一臉凝重的樣子,便往桌上一看,果然有封信。

她也不打招呼,先上前自顧自拿起信細看。

馮寶被她的動作驚醒,轉身看妻子讀信,也不說話打擾她,隻等她放下信,才帶了一絲急切地問:“阿英,你說刺史此為何意?”

冼英卻十分從容,冷靜地說:“你前兩日便說他遲遲不肯動兵,隻怕是心懷異心。眼下嶺南各地都去勤王了,他不說動身,反而又突然叫你去議事,還一句不提究竟何事,這就是你們漢人說的司馬昭之心了!”

馮寶皺眉,道:“你是說他有反心?那他把我叫去是想脅迫我我還是想殺了我?”

“他隻叫你去,卻不曾提我,應當是想脅迫你一起謀反。”冼英自信道,李遷仕在嶺南任職不短,他不可能不知道她的實力。

馮寶深知妻子的足智多謀,信任她的判斷,便道:“那我該當如何?去肯定不能去,但是如何打消他的念頭,省得他先對付我們。”

冼英低頭略一思考,慢慢說道:“你先稱病示之以弱,再悄悄去信一封,直言你膽小不敢起事,再跟他談談條件迷惑他。”

“這恐怕隻能暫時穩住他,等他反應過來,就糟了。”馮寶擔憂。

“暫時穩住就夠了,就趁這個時機,把他解決了。”冼英淡定地說,“李遷仕既已有反意,對嶺南來說,是個大危機,搞不好,就會卷進戰火。”

馮寶凝視妻子,從她堅定的眼神中察覺:“你要親自去?”

冼英頜首,道:“彆人去我不放心。”

馮寶沉默,沒有表態。

冼英知道丈夫的擔憂,安撫道:“我會和士兵喬裝前去,該怎麼打,我心裡已經有想法了,彆擔心,不會有事的。”

馮寶仍是擔心,卻無法阻止,隻能全力支持妻子。】

【“嶺南的漠陽江從粵西的陽江市彙入南海,而入海的河流,會有顯著的水文特點,當海水漲潮時,河水逆流,而退潮時,河水往下遊的又會加快。”

“作為土著的冼夫人十分了解漠陽江的特性,因地製宜地展開了這次奇襲。她在高涼郡城利用舢板,在退潮水流很猛的情況下,一路漂劃下來,衝進了刺史府。李遷仕本以為馮寶不敢起兵,便將自己手下主力派了出去,府內空虛,這次出其不意的奇襲,以冼夫人的大獲全勝為最後結局。”

“這次大勝,雖然瓦解了刺史叛亂的野心,但是南梁已經扶不起來了,都城建康在叛亂中淪陷,梁武帝蕭衍被囚禁後活活餓死,也不知道當他最後餓死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因為他的亂來,而同樣食不飽腹的百姓們,噢,應該沒有吧,畢竟——這些自詡高高在上的人,眼裡哪裡有百姓存在?”

“不過,他也休想成仙成佛,如果真的有十八層地獄,就憑他的所作所為,好歹也得去刀山火海滾幾圈,佛祖來了也沒用!”

“誰說的?”

“我說的,他說的——全天下深受其苦的百姓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