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霸先陰沉個臉,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還沒坐穩,就被告知被敗家子丟了,誰能開心?
而且,真的是他的子孫敗的嗎?
他子孫緣淺,前頭三個兒子都早夭,隻立住了一個兒子,卻被北周給俘虜囚禁。
弟弟倒是子孫多,他也向來看重幾個侄子,心裡暗自也想過,若事不可為,將來傳給侄子也不是不行,但侄子繼位若能讓江山常固也就罷了,這沒多久就把江山敗了,他現在這夙興夜寐、宵衣旰食是為了什麼?
【“根據《隋書》的記載,楊堅‘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沉深嚴重。’翻譯過來就是,楊堅下頜突出,額頭有五個隆起的部分從額頭直插到頭頂,目光炯炯,上身長下身短,掌紋形似‘王’字。大家想象一下,這是個啥人,用現代眼光來看,就是一個醜!太醜了!”
“但在古代,卻認為這樣的長相是帝王之相。”
“但我怎麼覺得這是在給自己貼金呢?首先,楊堅的親兒子楊廣史書記載‘美姿儀,通俗來說,就是個帥哥,從遺傳來看,我不信爹醜成那樣,兒子能多帥。”
“其次,曆史上也不乏記載自己長相奇特有貴相的皇帝,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朱元璋,大家回想下曾經上了教科書的畫像,鞋拔子臉,滿臉麻子,顴骨還特彆凸出,反正要多醜有多醜,可經現代多方論證和遺傳基因的角度來看,朱元璋都不可能長成那個德行,為什麼會流傳這個醜陋長相,這就要感謝明太宗的大力宣傳了,我想他的想法跟傳聞楊堅長相奇特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往臉上貼金,有帝王之相是天命所歸。可惜,傳到民間,按照老百姓的樸素看法,那就是醜,於是一路到現代。”】
還在警告兒子的朱元璋看著天幕上那張標著他名字的畫像,一口氣差點沒上來,這是什麼鬼樣子!
他家貧的時候就被人誇讚相貌堂堂,怎麼會是這副鬼樣子,要是長成這個歪瓜裂棗樣,他當和尚化緣的時候能討到飯嗎?郭子興能一眼看中把妹子嫁給他嗎?
明太宗……朱元璋不可置信地看向自己心愛的太子,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兒子,這也太孝了吧?
朱標也有點懵,自己有……這個想法……嗎?
……
被念叨的·真正的·明太宗·朱棣卻很坦蕩,他自覺沒做錯什麼,他爹是開國皇帝當然貴人有貴相,不過被天幕一說百姓無法理解,倒讓他皺眉。
【“再說回隋文帝楊堅,長相是奇特也好、龍相也罷,其實都無關緊要,百姓也不關係。從他的諡號就能看出這是位雄才大略、且文治出眾的皇帝,在一統北方後,他並沒有停下腳步,自秦漢一來,大一統的思想根治於每一個胸懷大誌的華夏人心中,楊堅也不例外,他將目光移向南方,此時陳朝當政的是陳後主陳叔寶,此人愛好奢華、沉迷美色、荒廢朝政,亡國之君無疑。”
“上行下效,有這樣一位皇帝,陳朝的國力也日益衰落,偏偏陳叔寶還不以為然,自持長江天險,便能苟安一世。可惜,所謂的長江黃河的天險從來不是華夏大一統的阻隔,但凡有一個雄才偉略的君主、一個較為穩定的大後方,大一統本就是必然趨勢,哪怕這個過程有時候會漫長到幾百年。”
“從東漢末年到隋朝一統,這中間長達近四百年,太久了……真的太久了……久到南與北仿佛生來便隔絕開來,久到當時的百姓早已不記得天下真正一統的模樣,久到那曾經熠熠生輝、國號成為一個偉大民族永恒名字的大一統王朝像是一個遙遠的傳說。”
“但是,沒關係,還有人沒有忘,華夏總是有人沒有忘。”】
秦始皇、漢高祖、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這些締造了華夏一次又一次大一統的皇帝們眼睛閃亮地凝視著天幕。
【“隋文帝楊堅做到了,他促成了華夏第二次大一統,儘管是短暫的。”】
???
楊堅臉上的笑容還沒完全展開,就僵在臉上。
什麼叫儘管是短暫的?
多短?
【“但是沒關係,偉大的華夏民族會有一波又一波的英雄豪傑奮勇向前,最重要的是,大一統——這是華夏百姓人心所向,偉大的人民是曆史真正的締造者,當他們雲集響應,那就是大勢所趨。”
“再說回陳後主,他不愛朝政,以一首宮體詩《玉樹□□花》聞名於世,這首詩其實就是單純讚後宮嬪妃的姿容動人,但由於它的誕生伴隨著陳朝滅亡,因此這首詩也被視為亡國之音,詩人杜牧就曾據此寫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再說一句題外話,我知道杜牧這詩的意思是諷刺陳後主沉湎聲色乃至亡國,但是為什麼又要通過女人來諷刺呢?每逢亡國便把責任推給女人,這好像都成為一個慣例了。怎麼,盛世的時候男人來享受,亡國了就由女人來承擔?”
“商女被諷刺了幾百上千年,任是什麼慫包軟蛋都可以痛心疾首地罵一句,卻不知,真正亡國之時,有‘鐵骨錚錚’的男人嫌水太涼膝蓋驟然軟了,也有受人鄙視嘲諷的妓子毅然殉國。”
“有句詩寫得好。”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而這首詩,也可以來形容冼夫人的當時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