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無數時空中遠在異鄉的人兒……(1 / 2)

無數時空中遠在異鄉的人兒,抬頭凝視天空,複雜的心緒讓她們的臉色難辨。

——天幕會說什麼……

——會提到我嗎……

——我也能留名青史嗎……

——我的犧牲也是有價值的嗎……

……

【“和親,用一句話來解釋,是指華夏古代,統一的漢族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不同民族所建立的政權,以及同一民族所建立的不同政權,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進行的政治聯姻。與其說,是一樁婚姻,倒不如說是一個政治行為。”

“而和親的女性,不論她的身份高貴也好、普通也罷,對於聯姻的雙方來說,大多數時候更像是一個象征品。”

“當然,在華夏漫長的和親史上,亦有女性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家國安穩和民族融合做出了斐然成就。”

“然而我更想說的是,不管是流芳百世,還是籍籍無名,和親的女性們犧牲自己,從客觀上或多或少為緩和民族矛盾、促進各民族交流融合所做出的貢獻,卻是毋庸置疑。”】

“閼氏,天幕誇您呢!”心腹侍女芳若一臉激動地說。

昭君卻眼波流轉,神色複雜,她定定地看著同自己從漢廷來到這遙遠塞外的心腹,忽然微微一笑,道:“不,天幕在誇我們。”

她忽然意識到,同樣是遠離故土,自己還可能在青史上略留薄名,可誰有記得陪同的她們呢?

【“以後世的華夏民族大團結的角度來看,和親這一行為並非毫無益處,但在曆史上卻多受詬病,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詩或諷刺、或批判,最出名的莫過那句——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而明永樂大帝在明朝國力最盛之時,曾驕傲地說‘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先不管這一句話拉踩了多少個朝代,但永樂帝也不是沒有資格說這話,在他的時代大明確實是蒸蒸日上,終明一朝也的確沒有和親一說。諷刺的是,與此形成對比,明朝時女性地位已然達到漢大一統王朝底端,明公主和宗女在曆史上幾乎毫無存在感。”

“當然,在永樂帝鄙視完一番前朝後,大明是不是就那麼完美?”

“唔,原諒他吧——糟心的子孫後代也不是老朱家獨有的。”】

什麼叫一句話創死所有朝代?

秦始皇:二世而亡就是提也不配提是吧?(轉頭盯死一堆糟心兒女)

漢帝們:永樂是吧?就你能,和親怎麼了?這是權宜之計不懂嗎?

唐太宗深吸一口氣:你懂什麼叫結盟呀!

除趙匡胤之外的宋帝們:花一點小錢,換來的太平,有什麼錯!

其他朝代皇帝:我們就沒有存在感是吧?

而明帝們的心理變化可以大致概況為:嗯,怎麼不是呢……嗯?嗯?!糟心的子孫是誰!!

【“為何對於和親這一政策,曆史上的評價幾乎是很低的呢?”

“個人認為,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漢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華夷之辨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恐怕是掌握權力的男人們,天生排斥將社稷安危跟女性掛鉤,畢竟還有詩人諷刺道: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嗬嗬,說的很好,國家出了問題,請找第一責任人,不要一亡國就扯什麼紅顏禍水、牝雞司晨。”】

天幕下,某些人頓時臉色就非常難看了。

【“再說中國曆史上的和親,學界一般認為開始於西漢初年,止於清代末期。時間跨度極長,除兩宋和明,沒有發生以聯姻為特征的和親事件外,幾乎所有大一統王朝均有涉獵。”

“一個影響深遠的政策的出現,一般來說並非突然的,和親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