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她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2 / 2)

聖善周聞曰宣;善問周達曰宣;能布令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

看劉詢這個諡號,應當是個還不錯的皇帝,他本可順順利利繼位,不必經曆如此風波,而他的大漢也不必曆經如此劇變。

劉徹難以想象晚年的自己在失去了寄予厚望的長子後,不得不改立幼子的心情。

他死前能瞑目嗎?還是懷著對大漢江山的萬般憂慮不甘心地咽下最後一口氣?

劉徹現在迫切希望天幕能提到究竟是哪些奸臣逆黨敢離間天家父子,但凡知道名字,他現在就讓這些狂逆之徒感受下什麼是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後宮。

衛子夫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自上天天幕揭露太子謀逆失敗後,她不得不提起一萬分的小心,更加謹慎事君,並且多加約束母族,她希望不辜負天幕預言,能改變原本的結局。

但她深知,據兒和衛家的結局絕非謹慎就能避免的,懷璧其罪,身在高位自然要承受底下人的窺視,而她之前最大的疑惑是,據兒起兵竟完全沒有提到青弟和去病。當然,這個疑問也在剛才被天幕解決了,原來是他們不幸去世了。

一時間,衛子夫心如刀絞。

僅僅一句骨肉至親就能概括她的痛苦和絕望嗎?

先不提衛青與她相伴長大互相扶持、而她對去病又視若己出,隻說人人都知,他倆於衛霍兩家完全是靈魂人物,若是他們尚在,她們母子又怎會落入這般田地呢。

正當她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悲痛中時,卻聽見天幕說再下一任的天子竟然是據兒的孫子,刹那間,悲喜交加。

上蒼啊,竟然如此捉弄人。

……

【“這實際也是與先秦兩漢時期女子地位的體現,當然朝代越往後女性地位越低,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失去冠名權,哪怕上古八大姓幾乎都帶‘女’字。”

“真是時代的悲哀。”

“再說婁敬建議的和親,雖然大家都能看出‘長公主之子繼位單於’隻是一種美好願景,但他還強調要以嫡長公主和親,不然匈奴知道有害無益。”

“儘管對後人來說,每一位和親的女性都是犧牲品,並無身份高低貴賤之分,但對當時下而言,婁敬真的很大膽。”

“眾所周知,劉邦隻有一個皇後,而他和呂後僅一子一女,嫡長子漢惠帝,嫡長女魯元公主,而魯元公主不僅是唯一的嫡女,甚至也是史書記載劉邦唯一的女兒。”

“婁敬敢建議魯元公主和親,不僅是大膽,也可能是他摸準了劉邦為了江山確實不太在意兒女的脈。”

“畢竟,劉邦可是留下了戰敗逃跑,為了活命,多次把嫡出子女踹下馬車黑曆史的人。”】

本來厚著臉皮一臉淡定的劉邦頓時大呼冤枉:“乃公什麼時候把劉盈和魯元踹下馬車了?誰在這兒亂寫,壞了乃公名聲!”

說著他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低調縮在最後麵奮筆疾書的太史令。

太史令頭也不抬筆耕不輟,眼裡閃爍著興奮和激動,原來還有這樣的事,寫寫寫,全都記下來!

【“當然,最終劉邦還是沒有讓魯元公主和親,而是以‘家人子名為長公主’,名為宗室女遣與匈奴,結和親約。”

“按史書記載是因為呂後站了出來,為自己的獨女力爭並哭訴不停,才使劉邦改了主意,也有宋人猜測可能是因為魯元已經嫁給了趙王張敖,今人也有猜測是劉邦自覺按婁敬說的可能性較低,所以劉邦放棄了。”

“無論如何,大漢嫡長公主未去和親,而代替她的,是一名未在史書上留下任何姓名的女性。”

“她的身份大概很低,不像魯元,有強勢寵愛的母親出頭,有身份尊貴的父親一時惻隱。”

“她就這樣去了,沒有留下姓名,也沒有隻言片語。”

“就像是,隨她而去的那些所謂陪嫁的物品。”

“她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

“不知來自何方,也不知歸於何處。”

“而這,卻是絕大部分和親女性,共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