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她們注定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犧……(1 / 2)

“軍功集團……”劉邦麵上笑意不減,眼神卻越加幽深,心中暗暗思忖,“經過呂惠時期是何意?呂雉和劉盈沒有壓製住這些人?”他的目光不著痕跡地從大臣們身上掠過,他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勁。

陳平敏感地察覺到身上不帶感情的凝視,頭皮一緊,他敏銳地意識到,天幕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似乎在掩蓋著什麼,很多關鍵細節都避而不談,比如說這所謂的呂惠時期,即便是太子無能,但從天幕隻言片語中可以看出皇後的資質,這樣一個人又怎麼會壓不住大臣,致使軍功臣子們勢力擴大到能左右政局?

除非發生了什麼他們意料不到的大變故……

一瞬間,陳平背上冒出了冷汗,他忽然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文帝真的是太子的子嗣嗎?

……

劉恒不怎麼意外兒子會對諸侯王動手,畢竟他雖然為了穩定江山,他對同姓諸侯王們比較寬容,但並不是對他們的放肆沒有意見,在他的預想中,這本就該是他的繼承人該慢慢解決的問題。

一代人隻乾一代人的事。

劉恒太明白這個道理了,隻是他沒想到吳王竟能拉起那麼大的陣勢,七國之亂嗬……

看來有些事,還是不能全等著子孫做……

劉恒腦子裡的念頭轉個不停,餘光瞟見身後大臣們有些慌亂的神情,眯了眯眼,啊,還有軍功集團啊……

【“劉啟終於能安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大漢江山進行雕琢時,實際上是有一個隱約的分界線的,那就是咱們——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登上曆史舞台。”

“劉徹初封膠東王,七歲被立為皇太子。”

“與之相對的,是當了三年太子的景帝長子劉榮被廢。”

“劉榮雖然是因為長子身份而出於政治考量被立為的太子,但是畢竟已經當了三年太子,按道理來說,廢立是非常艱難的。大家不要看某些小說中廢個太子輕輕鬆鬆,但實際上,我們翻閱史書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難且複雜的事,君不見明朝某皇帝,為了立愛妃之子為太子,各種手段折騰了多久,最後不還是沒達成目的嗎!”

“太子是副君、是國本,是默認皇帝出了問題,可以直接頂上的第一候選人。這其中還牽扯了很多利益團體,但凡廢立太子,都可以意味著一次朝廷格局變化。”

“而劉啟不僅廢了太子,還廢的是一個基本上並未流傳出什麼品行劣跡的太子,采訪一下那些想著廢太子而沒成功的皇帝,就知道劉啟絕對是一個大權在握的強硬皇帝。”

“劉榮大概品行不錯,但他確有致命缺點:沒有政治頭腦的傻瓜美人媽媽,以及自身的軟弱和平庸。”

“要知道在大漢,太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掌權人,平庸的可以對朝政指手畫腳,厲害還的可以臨朝聽政,擁有這樣一個戚姬第二的母親實在是太減分了,哪怕栗姬原本是劉啟的寵妃,但很明顯,這樣的頭腦簡單愚笨的人,當當寵妃沒問題,當太後就德不配位了,所以哪怕劉榮當了三年太子,栗姬也沒被立為皇後。從這一點,完全可以看出劉啟其實心裡十分清楚,並且對長子這個太子其實不怎麼滿意。”

“但是能在幾乎舉朝反對的情況下,劉啟竟然依舊能強硬的廢了劉榮,改立劉徹。這裡可以發現,與七國之亂時被朝臣暗暗威逼,靠低頭忍氣才能平亂的他,已經大不一樣了。”

“這時的他,終於可以大展宏圖,為他中意的太子留下一個能讓他大施拳腳的江山。”】

劉邦還沒想明白天幕前麵說的,就聽到戚姬的名字,有些尷尬,之前他想廢劉盈立如意,光看著如意類他,卻沒來得及想到萬一戚姬拖後腿怎麼辦?這一點他確實有點疏忽。要知道聰明人都是一樣的聰明,蠢人卻能做出你想不到的蠢事。

而劉啟則有些唏噓,確如天幕所言,栗姬實在是個傻瓜美人,在這點上跟高祖的戚姬倒有相似之處,隻是他幸運的是徹兒不是劉盈,有徹兒在王皇後定也當不了呂太後。

【“劉啟具體的改革措施這裡就不多說了,他總體目的始終把握富國強兵上。”

“因為強硬得一脈相傳的劉氏天子,根本無法忍受對著匈奴稱臣納貢、卑躬屈膝。”

“通過改革,國家終於逐漸富起來了,於是在漢景帝中元二年匈奴再次入燕劫掠時,大漢終於挺著腰杆子——遂不和親!”

“沒錯,跟大家想的不一樣,漢武帝並不是首個拒絕和親的皇帝,他親爹劉啟也拒絕過和親,而這一拒絕,就是十年。”

“十年間,漢匈斷絕和親。”

“多麼令人激動的十年,這意味著其中至少少了一位犧牲的和親女性。”

“生於漢,長於漢,而不至於半生遠離家鄉,最終屍骨無蹤。”

“有時候,我在想,婚姻明明是男女雙方的事,可以國也好、家也好,卻在失勢時,注定先犧牲女性,不過是因為,大家心裡其實都默認女性本就在婚姻中最弱勢。”

“氣盛的匈奴男人可以趾高氣揚地納漢女,氣弱的漢朝男人卻是忍氣吞聲地嫁女。”

“一切都是男人們的交易,在這之中,聽不見女性的聲音,哪怕明明犧牲的是她們的一生。”

“我們永遠無法從模糊的史料中察覺和親女性的意願,她們就如同一滴水,滴入大海的那一刻消失無蹤。”

“因為,她們本來就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力,哪怕被冊封為公主,卻還不如一個隨嫁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