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選擇維/穩,甚至可以……(1 / 2)

【“選擇維/穩,甚至可以說委屈求全的態度來應對匈奴,並非是作為主政人的呂太後沒有血性,反而可以看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資質。”

“可以說,劉邦死得太早了,當然主要是他出道太晚了,單論年齡來說,漢朝很多皇帝甚至沒活到他出道的年齡。”】

此話一出,可謂萬箭穿心。

漢帝們白了一張臉,前頭些的漢帝們雖然沒掰著手指,但也默默在心頭細細算著自己離高祖起義的年齡還有幾年,算著算著差點吐血。而後頭的皇帝認真順了一遍先祖們的壽歲,差點也吐血,不會吧,咱老劉家怎麼一代不如一代?

“這些龜孫!好吃好喝,居然還活不過乃公!真白瞎了!”劉邦恨鐵不成鋼地道,並不在意天幕對他壽歲指指點點。

【“不論如何,劉邦一死,並未留下一個全然穩定的天下,秦末漢初大動蕩留下的社會經濟創傷遠未回複,民心亦未歸,百姓仍急需休養生息,而異姓諸侯王雖被除去,但同姓諸侯王又取而代之,形成一股新的割據力量,再加上開國驕橫的軍功集團等這一係列嚴重的國內政治矛盾,這時的大漢並沒有與匈奴大戰的條件。”

“而在劉邦去世後,冒頓就迫不及待地用羞辱的方式,來試探漢朝新的統治者對匈奴的態度。”

“冒頓給呂太後寫了一封信。”

天幕畫麵上一封書信緩緩展開,上書: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啪——”

“冒頓豎子!”樊噲怒發衝冠地摔了酒杯,劉邦是他尊崇的大哥,呂雉是他大嫂,大哥一去,大嫂就被人這般羞辱,他怎麼能不怒呢,更何況呂雉不僅是他大嫂還是他妻姐。

眾人俱是無比氣憤,但思來想去卻不知如何是好,紛紛轉頭望向理應最為憤慨的劉邦。

劉邦並未怒盈於色,卻目光深沉地盯著那封信,冒頓此舉不止是侮辱呂雉和他,更是在羞辱大漢,他當然憤怒,卻沒有失去理智,因為他更擔心他的大漢,冒頓這麼大的口氣定是看大漢皇位交替民心不穩,打量著有沒有便宜可占,要是一個應對不好,恐怕又是一場大亂。

【“先不提此信言語輕佻,隻說對一個剛失去丈夫的寡婦寫這樣一封‘求婚信’是多麼無禮的事,更彆提這樣對待一個政權的統治者,從此處就能看出當時冒頓的狂妄和對匈奴國力的自信。”

“雖然有些人辯解說按匈奴的禮法,冒頓所言並無錯處,但從冒頓之後的反應來看,他明顯是知道此舉對呂太後和大漢都是非常失禮的。”

“呂太後收到這封信後勃然大怒,立刻召集大臣討論該如何應對。”

“他們夫婦的鐵杆小弟樊噲強烈要求給他十萬人馬掃滅匈奴,沒等呂後高興,季布就出來潑了冷水,道高祖三十幾萬兵馬都被困白登山,你樊噲難道比高祖還厲害?”

“樊噲當然比不上高祖,呂後一聽這話,頓時冷靜了,這時呂後展現了一個優秀政治家的素質,迫於現實條件的不利,麵對這樣的奇恥大辱,呂後忍了下去,不僅忍了,為了不引發戰爭、百姓能更好地休養生息,呂後忍辱含恥、放低姿態回了一封信,道自己‘年老氣衰,發齒墮落’,並送上了兩輛禦車和八匹馬。”

“麵對呂後這樣的反應,冒頓可能很意外,也可能從中試探到了他滿意的答案,於是他收下禮物後,回了一封道歉信,表示自己不知大漢的立法,希望呂後見諒。”

“從這裡,其實可以看出,冒頓根本不是不懂中原禮儀,他是故意想要激怒呂後和漢朝廷,趁著漢朝皇位交替想要搞事,亦想試探新統治者對匈奴的態度。”

“冒頓看到漢朝服軟,滿意了。”

“但呂後卻沒有掉以輕心,一麵繼續施行和親之策穩住匈奴,一麵鼓勵人口生育,並定下一係列政策,以待大漢早日回複國力。”

“而從此處,和親的女性由高祖時的良家女,變成了劉姓宗室女。”

“但很遺憾,史冊中仍沒有她任何身份信息和最終結局。”

“我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生平。”

“僅以——惠帝三年,漢室‘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於’,概括了她的一生。”】

“嫁給豺狼虎豹般的蠻夷,能有什麼好下場……”李清照幽幽一歎,想到被她們大宋官家抵債給金人的帝女、宗女和汴梁女子們,胸中的怒意幾乎要爆炸,她真想指著鼻子問問這趙家的男兒——你們算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