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百姓們紛紛擾擾亂成一團時,臉色比他們還難看的,是各朝皇室。
明朝皇帝倒好些,他們崇尚低門嫁娶,並不怎麼混淆血脈,以後隻要多加注意便是,若有姑表親的家庭,也得剔除掉選妃和選駙馬的行列之。不過麻煩的事還在後麵,他們深知大明民間乃至朝野都是不禁姑表婚的,一想到這亂/倫的危害性以及接下來一連串的後續影響,瞬間頭大如鬥。
朱元璋黑沉著臉,在殿前來來回回走動,其他人覷著他神情不敢作聲。
隻有朱標一臉嚴肅地上前,道:“爹,既知此事如此貽害深重,我大明萬萬不能再任由這樣的人倫慘劇發生。”說著,他鄭重地跪下,垂手肅然,“請陛下下令從即日起大明嚴禁姑表親,並……矯邪歸正。”說完,他以額扣地,伏地不起。
所有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這裡,他們知道太子這話的重點是最後四個字,因為在已經知道對子嗣不利的情況下,哪怕是有利可圖,絕大多數人也不敢再行此事,下令禁絕倒不會有多大阻力,可現在最難辦的是,已經發生了的怎麼辦?已經婚嫁的姑表婚難道要下令讓他們和離?和離後若有孩子的,孩子怎麼辦?雖然按天幕說的這樣生出的孩子身體多半有問題,往後想必婚嫁困難,可是總得有個說法吧。還有那些不願意和離的怎麼辦,老話說寧拆一間廟,不拆一樁婚,難道朝廷還要強製和離?那和離後的女子怎麼辦?讓她們改嫁?可朝廷上下提倡的可是婦女守節啊……
朱元璋陰沉著臉,目光在太子和其他人身上轉了一圈,又移向天幕,定定地看著天幕最後來回變換的幾張畸形兒上,長久不語。
一旁的少年朱棣看著長跪在地的太子兄長,忍不住上前提醒:“爹……”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半晌才慢慢道:“即日起,將五服不婚寫入大明律,違者男杖八十,女杖二十,婚約無效。”說著,又停頓了很久,才繼續道,“詔令天下,凡五服內婚者,即日可自願和離,男婚女嫁,再不相乾,若有子女,由夫家撫養……”然後又頓了頓,才又響起仿佛從牙縫中擠出的聲音,“今日方知,如姑舅表婚致骨血回流乃陳規陋習,貽害無窮,各地官員當鼓勵受此害之大明子民撥亂反正,使男另娶女另婚,一彆兩寬。凡及時撥亂反正、重理人倫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
話音剛落,“陛下英明”之聲就不絕於耳。
但朱元璋心中卻是怏怏不樂中又帶著一絲無奈,不樂在於他依然覺得鼓勵改嫁會導致女子不安於室,社會風氣混亂,而那無奈則是因為他不是個傻子,從天幕出現乃至一直孜孜不倦傳播的內容,他就知道世道要變了,大明的未來恐怕也難以預料,從內心來說,他是希望天幕消失的,但從天幕出現開始,一切就由不得他了。
而其他朝代皇室可以說人人自危,其中又以漢、唐、清為最。
當然宋朝不是沒有,最起碼福康公主就在宮中鬨著絕對不嫁李瑋,趙禎麵對愛女寵妾的哭訴,又是心有餘悸又是焦頭爛額,搞得滿頭大汗。
清朝不必多說,要知道國策就是滿漢不通婚,他們人又少,哪家扯不出點血緣關係,再加上本身滿人本就喜歡聯姻親上加親,聽到這兒,完全是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而被點名的漢武帝劉徹也不必說,天幕上顯示的那奇形怪狀的畸形兒,讓他背後冒出一身冷汗,後怕和慶幸在他胸中翻湧,就像天幕說的,好在陳皇後是不孕,若真生出個畸形兒,或是體弱、還會遺傳子孫的孩子來,豈不是危害更大。
不過他麵上仍穩住了,沉聲道:“汲公,此事茲事體大,不能僅憑天幕一己之言就信以為真,你馬上派人探訪長安城中行姑舅表親人家,看是否果真。”
被點到的汲黯肅然上前應喏,又躬身道:“陛下,此事關乎我漢家血脈傳承非同小可,若經查證,真如天幕所言,還請明令禁絕。”他心中已然覺得天幕說得沒錯,後世人定是經過多方考證才得出的這般結論,陛下和廢後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唉……
“自當如此!”劉徹堅定回道,見汲黯領命退下後,他才不動神色地卸了口氣,負手看向宮外,那個方向正是長門宮所在。饒是冷心冷清如劉徹,此時想到陳皇後,心中也不由升起一絲憐憫,雖然最後幾年,他們已然耗儘了夫妻情分,他亦不覺有對不住她的地方,但他亦知她當初的瘋癲和癡狂,起碼有八分都在這無子上。那些年無子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他和她都是感受最深的人……卻沒想到這樁婚事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哈哈哈哈哈……”長門宮內傳出一陣狂笑,那笑聲中的酸楚和痛苦,讓人聞之幾乎落淚。
心腹侍女看著滿臉癲狂的主子,想到這些年主子受到的委曲,不禁淚如雨下。
“錯了!錯了!原來一開始就是錯的!哈哈哈哈……”陳皇後隻覺心如死灰,一樁從一開始就錯了的婚事,讓她這些年的掙紮和痛苦宛如一個笑話。
陳皇後抬手想要撫淚,卻發現臉上竟沒有一滴眼淚,原來被禁在長門宮這些年,她的眼淚早已流儘。
……
李世民與心腹臣子們麵麵相覷,心中說不清的後怕和慶幸,大唐就不曾禁姑舅表親,在他們心中這完全是親上加親的好姻緣,他早就為自己的女兒們想好了,最好的就是嫁給其他親眷和心腹重臣家,甚至他早就跟大舅子輔機私下商議好了嫡女麗質和他長子長孫衝的婚事,還有姐夫柴紹……卻沒想到他的想法竟是害了女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