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而在張騫一行音信全無……(1 / 2)

【“而在張騫一行音信全無之時,遠在東方的漢帝國又在乾嘛?”

“公元前135年,竇太皇太後去世。”

“經過了六年的沉澱和學習,漢武帝劉徹的新時代終於來臨,他迫不及待想要將帝國按照自己的構想進行打造。於是劉徹銳意改革,實行推恩令以陽謀大力削藩,減除帝國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在軍事上,繼承其父的馬政,要求各地廣泛收集並儲備良馬,大力提拔年輕軍官;經濟上,經過景帝的富國政策留下來的餘澤和自己的努力,漢帝國已經稱得上國富民安。”

“因此,公元前133年,經過帝國最高統治者劉徹和重要官員的多次商議,終於上下一致決定改變對匈政策,從積極防禦轉為實行反擊。”

“這一年,張騫使團已經出使五年,了無音訊。”

“劉徹已經等不了那遙遠不知何方的同謀了,他要獨自對抗匈奴。”

“於是,他精心設計了一場針對匈奴的伏擊,史稱馬邑之謀,但很可惜由於消息泄露,匈奴退兵而宣告失敗。”

“但沒關係,就像伯牙遇鐘子期,劉徹這個伯樂終於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千裡馬——帝國雙璧。”

“自高祖到他,幾代人的期望,終於見到了曙光。”

“而這一切都要源於一個女人,或者說兩個女人。”】

漢帝們的心情起起伏伏。

“推恩令”“削藩”這樣的關鍵詞一出,劉徹之前的漢帝們紛紛豎起了耳朵,想知道具體是什麼舉措,卻遺憾看著天幕一語概況。

又聽到馬邑之謀失敗,他們不禁歎惋,再聽到要細說這帝國雙壁,不由大為激動,特彆是漢景帝,眼睛一下噌亮,他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他的好兒子是怎麼遇到這等天賜將才的,心中甚至暗戳戳期盼天幕說出衛霍出身後,他能早一步找到將他們培養起來。

衛子夫神情複雜,她知道天幕要說到她們衛家了,卻不知該期待天幕能多透露些未來,還是緊張這伴隨而來的難以預料的變動。凝視天幕半晌,她長歎口氣,連陛下都無法左右,她又為之奈何呢。

【“這是一身份卑微的歌女成為萬人之上的皇後之傳奇故事。”

“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這是漢代流傳的衛皇後民歌。”

“我翻了注解,說這首民歌是揭露封建社會一女得地,雞犬升天,支屬皆侯,外戚顯貴而獨霸天下。還有人把衛子夫跟楊貴妃相提並論,說什麼都是女子得寵皇帝,於是雞犬升天的故事。”

“讀到這,我覺得好笑,唐玄宗怎麼能跟漢武帝比?楊貴妃怎麼跟衛子夫相比?更重要的是楊國忠之輩怎麼能跟衛霍相提並論!”

“他也配?”】

這一連串問句下來,不提劉徹對他心愛的衛霍跟某些亂七八糟的人相提並論有多惱怒,直說唐朝被點名道姓的人有多跳腳。

“原來這唐玄宗竟是朕?”李隆基格外惱怒,一腔怒意投向太子,覺得是這個兒子不孝順,才會給他這樣一個諡號,他自動忽略是他自己做了什麼,畢竟在他心中,自己這樣打造大唐盛世的聖明天子怎麼會做錯事呢?都是旁人的錯!

一旁的楊玉環臉色發白,她一心認為一定是自己壽王妃的身份被後世人知曉了才這樣評價她們楊家,她隻覺滿心淒苦,世人定把紅顏禍水的罵名都傾注在她身上,可她能怎麼辦?她不過一介弱女子,又怎麼能對抗高高在上的天子之意?難道她想做是什麼貴妃嗎?她原本是正妻呀!她原本也有年歲相當的才貌仙郎啊……

想到壽王,楊玉環更是黯然神傷,她隻是不想死啊,難道這也有錯嗎?

被同僚明裡暗裡打量的楊國忠卻是惱羞成怒,都是外戚出身,衛霍是君候,自己可也貴為一國宰相,怎麼比不上了?這也是他拿天幕沒辦法,要是哪個人敢這麼放肆,他早讓這人死無葬生之地了!

【“這一切都要從另一位女性說起——漢平陽公主。大抵是‘平陽’這個封號是有些水平的,曆朝曆代的公主數不勝數,可能青史留名卻屈指可數。”

“而曆史上卻有兩位平陽公主留名史冊,巧的是,她們所在的王朝都是華夏曆史上數一數二的強盛王朝,所謂‘強漢盛唐’。”

“有所不同的在於,漢平陽公主本身平平,其三嫁的丈夫是名將衛青,而唐平陽昭公主自己便是一名統兵掛帥的巾幗英雄。”

“當然,這裡的主角是漢平陽公主,而她在曆史上最大的成就便是將衛子夫推薦給了漢武帝,繼而一拖四,為大漢輸送了四張ssr人才卡。”】

“平陽?”劉啟回憶了一圈自己的女兒和姐妹們,沒想起誰的封號是平陽呀,倒是曹參之孫那脈不就是平陽侯嗎?他忽然頓悟,現平陽侯曹奇的長子曹壽年齡合適,之前就想過讓他尚主,所以,是自己的哪個女兒嫁給了曹壽,被稱作平陽公主吧?

那麼,按年齡、與徹兒的親近程度,會是……陽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