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當你站得越高,周圍鮮花越……(2 / 2)

劉徹覺得天幕說話很不公允,他還不算憐憫她嗎?這是國家大事,難道他就因為她一首詩歌,就把她帶回來?這不成兒戲了嗎?

還有他怎麼就刻薄寡恩了?就算是,怎麼還屢屢重提?他不要麵子嗎?後世人是不是對他有意見?不是還誇他雄才偉略嗎?

【“而後,更讓細君公主痛苦的一件事發生了。”

“先前說過,草原民族與中原民族習俗不一,這其中便包括婚俗。”

“這之中最為中原所詬病的,就是收繼婚製度。”

“對生活在草原的人們來說,女子貞潔遠沒有漢人那麼重視,甚至可以說,他們並不注重女子貞潔,丈夫失蹤或戰死,改嫁那是常有的,像漢族那樣立貞節牌坊的變態風俗更是聞所未聞。”

“在草原,一個部落打敗另一個部落,成年男子會被殺死,而其中的女子卻一般不會有性命之憂,隻會被俘虜後改嫁而已。這其中與道德禮教無關,皆因草原生活條件惡劣,抗風險能力差,老弱婦孺是最容易死亡的,那麼,為了種族的延續,儘可能多生孩子就是抗風險的方式之一。既然如此,還能生育的女子自然不會讓她搞什麼守貞。”

“其實這樣的觀念,在中原大地上也並不陌生。彆看華夏後麵的王朝喊著什麼‘餓死是小,失節是大’,強迫女子守貞,官方還鼓勵發什麼貞節牌坊,甚至為了讓女性守貞,寧可折斷女性的腳,將她們禁錮在屋子。”

“但這實際上也是明清時候,種植手段越發成熟,海外的豐產糧種傳入華夏,糧食的產量大大提高後,才搞出來的事。”

“要不然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誰還談什麼禮儀廉恥?”

“要說前頭的秦朝、漢朝、唐朝都是鼓勵寡婦再嫁的,就算是貞節牌坊的發明朝代宋朝,在北宋時也是不禁寡婦再嫁的,甚至還發生過兩宰相爭娶有錢寡婦的事。”

“嘖嘖嘖,看來男人嘴裡看中貞潔,但麵對親愛的孔方兄,倒也很誠實。”

“所謂貞潔誠可貴,臉皮價更高,若為黃金屋,一切皆可拋嘛。”】

毫無意外,天幕這番話又引起了底下爭論紛紛。

好些女子被天幕最後兩句話逗樂了,吃吃笑起來,一旁漲紅了臉的男子大聲斥責“不守婦道、成何體統!”,卻也有潑辣的婦人張嘴反擊道:“事兒是你們男人做的,怎麼倒罵起我們不成體統,原來這體統也是任你們分辨的。”

武則天也被逗笑了,哼了一聲道:“反正這些男人總有話說,什麼對他們有利就說什麼。”笑過之後,又道:“天幕說後世王朝糧食產量大大提高,是因為海外的豐產糧種傳入中原,這麼說海外有高產糧種?”

不光她注意到這一點,有心的皇帝都注意到了,心臟頓時砰砰直跳,誰不知高產的糧種意味著什麼呀?無數人的目光移向了南邊,心幾乎已經飛到了海上。

有能力出海的王朝,心中已經打起了算盤,而暫無力出海的王朝,也開始將注意力向海上傾斜,但所有人一致的念頭卻是,天幕你敢不敢說清楚點?

【“而草原的收繼婚製度,比起中原的改嫁更令人難以接受,那便是‘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娶其妻妻之。’一個家族的繼承人,不僅能繼承父輩、同輩的所有財產,還包括他們的女人。隻因為女人對這些男人來說,也是財產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重要財產。”

“這種習俗對草原人可能稀疏平常,對中原人卻是罔顧人倫的陋習,君不見唐朝皇室那兩狀‘不常見’的婚事,讓後世朝代多少詬病。而對深受儒家文化教育的中原女人來說,收繼婚製度更是猶如晴天霹靂。”】

被暗暗點到當事人臉上頓時有些不自在了。

而真正的唐朝開創者李世民不料自家竟被這樣點到,臉上一下難看起來。

【“且說烏孫王獵驕靡年老了,他想傳位給已逝太子的兒子,也就是他孫子軍須靡,於是便要求細君公主轉嫁給孫子,這對烏孫王來說,可能隻是一次遺產交接,甚至因為細君公主身後強大的大漢,這還算是重要的遺產交接。”

“但對於深受中原禮教影響的細君公主來說,完全無法接受,按中原習俗來說,她嫁給其祖父,那作為孫輩的軍須靡便是她的孫輩,哪怕沒有血緣關係,她又怎能行如此□□之事?”

“她不願接受,於是送信回大漢申訴,請求她的母國回絕這樣的事。”

“可對大漢來說,對漢武帝來說,她嫁給下一任烏孫王軍須靡才是利益最大化,要不然獵驕靡一死,她這顆棋子豈不是廢了?”

“於是就跟收到冷冰冰的‘從胡俗’的昭君一般,即便是身為貴女的劉細君也隻得到‘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的答複。”

“無可奈何的細君公主隻能又嫁給了軍須靡,生下一名曰少夫的女兒後,隻在烏孫生活了五年的她,病逝了。”

“很難說,細君公主的死跟嫁給繼孫所帶來的道德壓力無關,她本來就是那麼心思細膩敏感的姑娘,而越是這樣的姑娘越會內耗自己。”

“而我隻想說,傻姑娘,何必被男人製定的禮教道德而束縛呢?但凡對他們有利,他們破壞起來毫不心虛,女人卻因此倍感自責心中鬱鬱,豈非可笑?”

“永遠不要被強壓給女人們的道德和廉恥而束縛,請努力做一個強者,當你站得越高,周圍鮮花越多、指責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