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天命在何?(2 / 2)

“頭鐵的他,至死也不曾低頭。”

“哪怕留下的,是一個八歲的幼帝、四個輔政大臣和一個勉強維持著平衡的朝局。”

“事情會朝他設想的那樣發展嗎?他不知道。”

“他隻知道,他做了他能做的。”

“為了防止他死後母壯子少導致皇帝大權旁落,他甚至賜死了劉弗陵的親身母親、曾經的寵妃——鉤弋夫人。”

“立子殺母!這般殘酷的、反人性的手段曆史上都極少見。此做法為漢武帝創,但除了少數民族政權北魏沿用過,幾乎其他朝代都未曾有過。”

“事實上,這樣真的有用嗎?”

“漢昭帝一朝確實沒了女主垂簾之事,但大權不也落入了輔政大臣之手?”

“而北魏將此殘酷做法作為常用手段,導致當時的後妃幾乎不願生子。”

“沒有人願意生下一個會害死自己的存在,即便社會將她們當作一個生育機器,但她們終究不是機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北魏的後續發展也驗證了這個做法的荒謬之處——為了防止太後乾政,可太後乾政的現象卻從未停止,因為沒了親生母親,還有保姆,沒了太後,還有保太後。”

“說來好笑,‘高高在上’、‘尊貴無比’的皇帝陛下也沒什麼例外,幼年也仍離不開‘母親’呢。”】

天幕陰陽怪氣的話一出,漢武帝和北魏太祖拓跋珪臉色一變。

他們仍不覺得自己這麼做有什麼錯,卻對即便使了這樣冷酷的手段,卻依然大權旁落而感到頭疼。

他們不覺得有什麼,他們後宮的女人卻大驚失色。

漢武帝後宮略好些,有聰明的聯係前麵,知道陛下是為了防止母壯子少,若太子能正常登基或者隻要沒看中她們的孩子,就不會遭遇此禍。還有些本有些野心的,這把也歇了,當個王太後也挺好的,何必為了當太後,命都不要了?

而拓跋珪的後宮卻人人自危,特彆是生下長子拓跋嗣的劉貴人,她了解皇帝的脾氣,平時裡對他忌憚女子乾政也有幾分察覺,卻沒想到他真的這樣做了。

劉貴人的目光投向席上仍不知事的幼兒,一種莫名的衝動湧上心頭,但好在理智很快又回來了,她緩緩閉上眼,還沒到這個地步,她要好好想一想,有了天幕的話,還有一線生機。

【“權力就在那裡,不是她的,就是他的。”

“沒人能算無遺策,但隻能再說一次,漢武帝很幸運。”

“雖然頗多波折,終是朝著既定目標前進。”

“漢昭帝劉弗陵雖然幼年登基青年早逝,但從他生平事例來看,他無疑具備一個明君的潛力。”

“隻可惜天不假壽,為之奈何?”】

“哈哈哈……天不假壽……為之奈何……哈哈咳咳……”劉弗陵揮退身邊的宮人,強壓下喉間癢意,忽有所覺,抬眼看向右側。

一個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青年跟在內侍後麵走了過來。

劉病已!

雖然從未真正見過,但劉弗陵一見,便明悟了他的身份。

因為他和先太子長得實在有幾分像,一見就是親祖孫。

一時間,劉弗陵五味雜陳,小時見太子大哥時,覺得他寬厚爽朗,雖不常見,但待他這個幼弟卻很溫和,心中不由生出敬意。後麵巫蠱之禍後,大哥沒了,皇位竟然出乎意外落在了他這個幼子頭上,他有些惋惜大哥冤死,卻也有一絲竊喜過天命在他。

卻不曾想,確實有天命,卻不是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