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對漢武帝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為這個江山選一個繼承人。”
“選誰呢?”
“事實上漢武帝與很多皇帝相比,可以算子嗣不豐。”
“總共就六個,數量不夠,質量看上去似乎也沒有特彆好。”
“精心培養、年齡合適的長子沒了,次子早逝,三子和四子一母同胞,三子在巫蠱事後自以為最年長,能得太子之位,野心赤裸裸顯露,為漢武帝所厭,四子行事沒有法度,都不是當皇帝的好人選。”
“五子昌邑王劉髆為寵妃李夫人所出,因為長年為幼子備受寵愛,也正因為如此,讓他的母家舅舅李廣利生出了奪嫡之心,巫蠱之亂跟李家有沒有關係,沒確切證據倒不好說,但後麵李廣利和親家劉屈氂夫人搞了些封建迷信,想令劉髆為帝,結果被武帝發現了,直接全家火葬場。昌邑王劉髆自然被踢出了繼承人的考慮中,於是隻剩下了幼子劉弗陵。”】
劉邦心中為曾孫提了口氣,搞了半天,選無可選隻剩下個小兒子。
幼帝登基的危險,他可太清楚了,要不然劉盈那麼不如他意,還是成了太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劉盈年紀最長,比他更小的小兒又如何壓得住如狼似虎的軍侯臣子?
隻是劉盈的性子即使年長就能震住場嗎?劉邦心裡沒底,但好在他還有個強勢的母親,按天幕透露的關鍵,即便劉盈撐不起,也有呂雉給震住。
唉,雖然聰明的女人不太討喜,但娶妻娶賢,還是得選扛得起事的女人才行!等等,這麼說,要不給劉盈也娶個厲害的媳婦?前半生可以靠他阿母,後半生可以靠他媳婦嘛……
劉邦在這邊腦洞大開,另一時空劉徹的親爹攬過兒子左看右看,心裡不由為兒子的身體擔憂起來,挺敦實的小子,怎麼就這歪瓜倆棗的子嗣?不過轉念一想,兒子都隻剩下一個選擇了,結果選的這個小皇帝雖然命短,但聽上去還算是一個靠譜的皇帝,而選的托孤大臣雖然是權臣,可好懸還是忠於大漢的,這麼說……憑兒子的好運道來說,似乎也不用那麼擔憂……
【“劉弗陵當時才五六歲,但看上去身體健壯、聰明伶俐,在沒有更好的選擇的情況下,漢武帝有意將皇位傳給他。”
“為此,他特地命畫師畫了一副‘周公輔成王’的圖畫,把他賜給了早就屬意的輔政大臣霍光,既是表明自己想要立幼子的心意,也是殷殷的期盼霍光能像周公一樣,做一世大漢的忠臣。”
“霍光當然領悟到了君王之意,他自兄長冠軍侯去世後,就受到武帝愛屋及烏地關照,侍奉漢武帝左右,前後出入宮禁二十多年,小心謹慎,已經成為了武帝親信,連巫蠱之禍這樣的大風波都不曾殃及他。”
“眼光卓絕的漢武帝,絕世歐皇的漢武帝,他又一次賭對了。”
“雖然一度權傾朝野,但霍光確實不曾辜負武帝對他的殷殷期盼。他輔佐兩任漢帝,前後秉政二十年,遵循武帝定下的國策方向,把幾乎在亡國邊緣跳舞的大漢拉了回來,雖然廢立過皇帝,令後人對他頗有爭議,但從他兩次的皇帝人選皆是成年人來看,確無篡國之心。”
“霍光死後,漢宣帝將他依蕭何的葬禮規格安葬,並陪葬在漢武帝的茂陵,即便在霍家罪行敗露全族作死的情況下,在為‘麒麟閣’功臣榜排名時,宣帝仍認可他排功臣榜第一。”
“曆史為他蓋棺定論,他最終還是周公。宣帝懂他——他這一生認可的,終究還是武帝這個君主。”】
劉徹有些許動容,但又對“權傾朝野”“廢立皇帝”的字眼如鯁在喉,沒有哪個強權皇帝能容忍這樣的權臣,更何況是他。
可他不得不在心底勸說自己,哪能有樣樣如意的臣子?能有這樣的結果,已經是僥天之幸了,上天對他、對大漢已經不錯了。
半晌劉徹長歎口氣,轉頭向衛子夫和氣道:“這霍光既是去病的弟弟,子夫不妨接他來長安,隨侍據兒左右,也好生教養。”
衛子夫從皇帝的態度和命令中,明白他決定饒過霍光了,連忙輕聲應“喏”,心中也鬆了口氣,依天幕所言,這霍光才乾出眾,品行也不錯,他又和去病有天然的關係,若未來他能成為據兒的臂膀,也是一件幸事。
千裡之外的霍府幾乎亂成一團。
“廢立皇帝……廢立皇帝……”霍仲孺失神地喃喃念叨這四個字,似乎一時之間不認識這是何意了,忽然一個激靈,大喊道,“完了!完了!我霍家完了!”他下意識想趕緊收拾東西往外逃,卻發現自己渾身無力,幾乎癱軟在席上,不禁慘然一笑,又意識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們又能往哪裡逃?
霍仲孺不由看向沉默的兒子,抱怨道:“你這豎子,未來竟犯下這等塌族滅家之禍!”
年幼的霍光沒在意父親的話,他呆呆看著天幕,竭力想要從天幕的隻言片語中分析出陛下的性格,但他終究不是那個侍奉左右二十餘年的霍光,他無法肯定天幕所言那個雄才偉略又獨斷專行的君主是否有足夠的胸襟容忍他?
“想來是五五之數吧……”霍光喃喃道。
另一時空的霍光卻呆立原地,與劉詢麵麵相覷。
“罪行敗露全族作死……”霍光在心中默念這句話,一時之間竟有些反應不過來,但很快朝著劉詢跪下請罪,無論如何天幕中說的是霍家有罪,如此他亦難辭其咎。
劉詢自然不會因此怪罪他,就像天幕說的,霍光對大漢有功,這他是承認的,且如今他也無法對他、對霍家做什麼。
兩個影帝互相彪了一番演技,表麵看上去像是什麼都沒發生一樣,但兩人心中都蒙上一層陰霾。
【“公元前87年三月,懷揣著對大漢無限的擔憂和不舍,漢武帝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