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故劍情深,南園遺愛。……(2 / 2)

【“張賀在教導劉病已時,多次向其弟張世安稱讚他的才乾,當時張安世擔任車騎將軍,是與霍光一同為漢昭帝輔政的大臣,張世安忠心於昭帝,總是禁止兄長誇讚劉病已,認為既然已經有了年輕的皇帝,就不該稱道皇曾孫。”

“無可厚非,劉病已身份敏感,有了劉弗陵這個正兒八經的皇帝在,任何對他無端的誇獎,都是為他招惹是非。”】

劉詢心中頜首,確實,彼時哪裡想得到昭帝會英年早逝,張安世的確是老成謀國之人,隻是張賀也是一片為他之心罷。

【“後來劉病已到了娶妻的年齡,但雖號稱皇曾孫,卻無職無爵,跟個平民也無兩樣,還不知道未來以何為生,顯見是個老大難,於是張賀就想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他,可卻遭到張安世的嚴詞反對。”

“張安世的反對也不是沒有道理,他是昭帝的重臣,此時昭帝還未親政,與身份敏感的劉病已結親,確實不太合適。”

“張賀大概也意識到了,隻能放棄。但他卻沒有放棄為劉病已娶妻的念頭,畢竟他年紀漸長,哪能一直單著?於是張賀又四處給他尋摸,正好發現下屬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相貌年齡都很合適,於是就為劉病已聘下了許平君。”

“偶然一遭,卻早就了一番好姻緣。”

“不知道是不是跟漢宣帝的經曆有關,他是西漢一群薄情皇帝中,難得的重情之人。他與皇後許平君是曆史上有名的恩愛帝後,劉病已還是平民時,正是因為娶了許平君,才得了許家得財力支持,得以遊俠三輔,並拜當時著名學者東海澓中翁為師,學習《詩》學。兩個人雖是‘貧賤夫妻’,卻感情深厚夫妻和睦。”

“乃至創造了兩個有名的典故,即故劍情深,南園遺愛。”】

劉詢憶起少年時那些點滴,心中大痛,當皇帝很好,錦衣玉食萬人之上,可他在夜深人靜之時,卻不是不懷念當年與妻子窩在簡陋的屋子裡竊竊私語的輕鬆快樂。

平君……平君呐……

【“劉賀被廢了之後,大臣杜延年和丙吉建言立劉病已為帝,不知出於什麼考慮,也許帶了點與衛家的香火情,霍光同意了。”

“於是一群大臣擁立了劉病已為帝,彼時本為結發妻的許平君僅被封為婕妤。”

“這是為何?”

“隻因位高權重的霍家,還想出一皇後。”

“霍光當時正有一女名為霍成君,年齡合適,正是能當皇後的好人選,而許平君出身低,其父不過是暴室嗇夫,還因犯了罪受了宮刑,與霍成君的家世來說,可謂天差地彆,群臣皆屬意霍氏女為皇後。”

“可就在這時,剛剛坐上皇位,改名劉詢的劉病已,卻下了一道‘莫名’的詔令,詔書道:‘我在貧微之時有一把很喜歡的古劍,現在我十分地想念它,眾卿有沒有辦法幫我找回它?’”

“臣子們都是聞聲知意的識趣人,自然知道皇帝意指糟糠之妻許平君,也許是不想違逆新老板的第一道命令,群臣也就遂其意,請旨立許平君為皇後,霍成君為婕妤。”

“這便是有名的典故——故劍情深。”】

呂後嗤笑一聲,不敢相信劉家竟然也會出一個不喜新厭舊、顧念舊情的皇帝,她寧願相信劉詢是提防霍光,不想讓霍氏女當皇後。

不愧是夫妻,劉邦也是這麼想,他可不會像後世人這麼天真,相信男人有什麼真情,他一臉期待地看著天幕,這好孫定是不想讓霍家更得勢吧?枕邊人當然得是信得過的人!不過這孫子真會演戲,還得了個好名聲。

【“可惜,三年後,才生下女兒的許平君,就死了,死於陰謀中,死於帝王的愛中。”

“悲傷的漢宣帝將她葬在自己陵墓的南園中,這便是南園遺愛。”

“這個一生都是被動的女人,她是帝王深情的重要配角,她在史書中幾乎沒有隻言片語留下,隻留下一個溫順賢惠的模糊形象。”

“人們羨慕她能得到一位帝王的溫情和思念,卻似乎沒有一個人問過這是否是她所願?”

“有句詩雲:悔教夫婿覓封侯。”

“她沒有享受過多少榮華富貴,年紀輕輕就與世長辭,她究竟得到了什麼?”

“深情?懷念?”

“但這些並不妨礙她的丈夫在對她的思念中繼續左擁右抱、生兒育女,她隻有空空的陵墓,她隻留下失去女兒的父母、失去母親的兒女。”

“也許比起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劉詢,她更想要的是那個平凡普通、卻能與她相守相伴的丈夫——劉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