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也是漢匈爭奪西域主導權的重要角色。”
“龜茲位於玉門關至蔥嶺要衝之上,是絲綢之路北道上一個重要的中轉樞紐,其西北與烏孫相接,東北與匈奴的小弟車師相近,其東又與匈奴控製的其他小國,如焉耆、危須等諸國相鄰。除如此緊要的地理位置外,龜茲亦是西域‘三十六國’中,人口最多、實力最為強盛的城郭國家。”】
看著天幕上放出的地圖,嬴政如獲至寶,不用他開口,就有記憶好、下筆快的近侍細心抄錄。
其他朝代不管對西域有沒有想法,都連忙命人摹下,畢竟天幕上的地圖可比他們的清晰詳細得多。
【“其實早在漢武帝時期,龜茲便有了戲份。”
“當初在武帝帶領下的大漢,與匈奴爭奪大宛、車師等戰役中,龜茲便態度遊移地在漢匈反複。最早是站在匈奴一邊,常常截殺漢使,後來被李廣利大軍攜威警告了一番,還帶走了正在龜茲當質子的扜彌太子賴丹,此時大漢也逐漸開始注意到位置緊要的龜茲國。”
“再到昭帝時,采納了桑弘羊複在輪台屯田建議,又命扜彌太子賴丹為校尉,負責此事。‘輪台屯田’本就是為了威嚇西域諸國,龜茲一看,漢廷令與他們有舊怨得賴丹負責,覺得大漢是要收拾他們,於是又襲殺了賴丹。”
“大漢見龜茲如此膽大包天,本欲攻伐龜茲,給他們些顏色看看,但龜茲離得老遠,而漢朝畢竟不是武帝時期了,便做了罷。”
“這樣的態度持續至龜茲新王絳賓的繼位。”
“漢廷帶著烏孫與匈奴一場大戰的勝利結局,不得不迫使遊移漢匈之間的龜茲選擇站位,再加上漢校尉常惠翻舊賬以‘龜茲殺賴丹未伏誅’的理由,劍鋒直指龜茲的直接威脅下,龜茲跪了。”
“觀當前形勢,龜茲王絳賓決意‘一邊倒’——當大漢最忠誠的仆人。”】
“哼!”劉徹哼笑出聲,算這龜茲識相,蕞爾小國,竟敢在我大漢麵前耍那麼多花招!
而嬴政心中更加明悟,這些西域小國國小勢乏,毫無節操可言,生存之道便是事大,隻要大秦能壓住匈奴,根本不必在他們身上花費太多心思。
【“要怎麼交好大漢呢?烏孫不已經打好樣了嗎?烏孫能做漢外孫,難道他龜茲差了?”
“於是乎,本始三年,絳賓先遣使至烏孫,請求娶解憂公主與烏孫王翁歸靡所生長女弟史為妻,如此正好能與大漢和大漢西域第一小弟烏孫結成親密關係。而巧的是,正逢解憂公主遣弟史回大漢京師長安學鼓琴,路過龜茲。”
“絳賓抓住機會留住弟史,又遣使至烏孫求婚,這次得到了解憂公主的應允,兩人皆為了夫妻,絳賓有意討好,弟史亦想經營好這段婚姻,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夫妻恩愛,而後,為了進一步拉近與大漢關係,在漢廷的允許下,絳賓攜弟史親自入長安朝賀,朝廷不僅授絳賓與夫人金印紫綬,還賜予車騎旗鼓,歌吹數十人。”
“絳賓與弟史這次在長安留居了長達一年,受到了漢廷的熱情招待,回國又贈予厚禮,此次之後,夫妻二人又數此來京朝賀,深深受到了漢文化的熏陶,愛上了漢家的衣冠製度,回國之後更是在龜茲仿效漢家禮製,即使被其他西域小國嘲諷和取笑,都不改其誌。”
“龜茲態度的轉變,對漢匈爭奪西域的局勢產生了至關重要的的作用,漢朝逐漸占據上風,後麵趁著匈奴進一步衰退,更是趁勢在龜茲重鎮烏壘設西域都護府,以管理西域事務。”
“絳賓死後,他與弟史的兒子丞德繼位,更是自稱‘漢外孫’,同樣多次至長安朝賀。”
“西漢時期,龜茲始終作為漢廷在西域最重要、也是最忠誠的屬國。”
“而這一切,都與那個遠離家鄉,在外深耕幾十載的女人——解憂公主相關。”
“可人們往往隻看到她輝煌的功績,卻有多少人關心在這過程中她遇到的艱難險阻和孤寂彷徨?”
“她是藏在深閨,僅僅靠著枕邊風就能做到的嗎?”
“不,解憂公主的一生數次與死亡擦肩而過,她靠著機智、勇敢,和不棄不餒的堅韌,完成了青史留名的成就。”
“人人隻當和親公主隻是一尊光鮮亮麗的商品,可她告訴世人,總有鮮花能從石縫中盛開,若不死,就不屈。”
“而女子又怎麼不能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