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錦車出塞送迎忙,……(1 / 2)

【“——錦車出塞送迎忙,專對長才屬女郎。讀史漫誇蘇武節,須眉巾幗並流芳。”

“——多少須眉無語,偏勞婢作夫人。西域安危係一身,何問天涯遠近。幾度龍堆馳騁,幾問城郭歸存。將軍管鑰玉門深,輸爾從容一哂。”

“這些都是後人對馮嫽的盛讚。”

“在那個封建社會、父權時代,馮嫽以一女子之身,周旋於諸國之中,憑借自己的才智,為母國創下大功,為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但大多偉大,最初都誕生於平凡。”

“甚至,可以說是卑微。”

“馮嫽,生卒年不詳,史書上也並未記載她的家世,但從她幼年便成為解憂公主的侍女來看,當是出身卑微。”

“但沒關係,她以自己一生的功績證明了,血統和身世,並不代表一切。”】

“侍女……”一些女性驚訝地睜大雙眼,這樣不凡的女性竟然出身如此卑微,驚訝之餘更從心裡油然升起欽佩之情。

上官婉兒卻將注意力落到解憂公主身上,她不露痕跡地飛快看了身前的武則天,推己及人地想:“馮嫽也遇到了自己的伯樂啊……”想著,她的眼中不由露出複雜的神色,“不過她比自己幸運,伯樂隻是伯樂……”

【“太初四年,馮嫽作為貼身侍女,隨解憂公主遠嫁到了烏孫國,史書上說因為她足智多謀,所以成為了解憂公主的得力助手。但即便是再有天賦的人,勢必也需要有人培養,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很難做出如此偉業,因此我們可以合理猜想,馮嫽必是在解憂公主身邊學會了讀書識字,有了知識的養料,她天性中的善解人意和精乾聰慧才能更好顯現。”

“所謂千裡馬易得,伯樂難求。”

“馮嫽這匹千裡馬,很幸運地遇到了解憂公主這個伯樂。”

“自小相伴的感情、同處異國他鄉的處境,以及對馮嫽才華的了解,讓解憂公主格外倚重馮嫽,她不再隻是侍女,而是解憂公主的姐妹、朋友、同盟和左膀右臂。”

“為了更好地完成和親使命,也為了她們一行人能更好地在烏孫紮根,馮嫽嫁給了烏孫右大將,這樣的身份讓馮嫽能更好地代解憂公主在烏孫交際,同時,在解憂公主的大力舉薦下,馮嫽得以代表解憂,以漢使的身份,馳馬牧場,出入氈帳,‘行賞賜於城郭諸國’,訪問西域諸國,宣揚漢家文化,密切聯係各國與漢朝的關係,而在這個過程中,她積極探索西域當地的民俗民情。”

“不出幾年,馮嫽就對諸民族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了如指掌,成為了深悉西域行情的行家。”

“《漢書·西域傳》稱之曰:‘內習漢事,外習西域諸國事。’”

“有才華的人,是很容易脫穎而出的,馮嫽以一女子身出使於各國,不僅落落大方、善於言辭,而且語言天賦奇佳,與人交談時往往連翻譯都不用,西域各國君臣見此嘖嘖稱奇,讚歎不已,皆尊稱她為‘馮夫人’。”】

嬴政頜首,對於有才華的人,他向來是不吝嗇稱讚的,馮嫽這般具備精於辭令的天賦的,顯然是優秀的外事人才,隻可惜不是秦朝人,不過他心裡盤算了這次召進鹹陽的學子,這麼多人總有一兩個有些天賦的吧?但也不能儘指望臣子,他的目光從一群沒用的兒女身上掠過,嗯,他們也不能吃白飯。

被父皇目光掃到的老贏家男男女女都是一激靈,眼睛死死盯著天幕,愣是不敢轉頭看一眼。

這邊劉徹卻歎息,又是出生不詳,這讓他往哪裡去尋人才?但他也沒糾結太久,他坐擁天下,就算是找不到馮嫽難道不能培養出一個馮嫽來?

倒是早就一心二用,一邊處理政務,一邊抽空瞟兩眼天幕的朱元璋頗有微詞,倒不是對馮嫽有什麼意見,而是對要用女人在外操持感到丟人,道:“我大明就無需女人拋頭露麵。”

周圍兒子臣子唯唯諾諾,朱標無奈一笑,倒是朱棣心裡嘀咕管她是男是女,有才華能用不就得了。

【“但這並非馮嫽最大的功績,她最大的功績是在風雲變幻之際,臨危受命拯救了當時岌岌可危的漢烏關係及西域局勢。”

“事情要從解憂公主說起,她第二任丈夫翁須靡於漢神爵二年去世了,作為漢匈關係的中堅支持者,他的去世,令漢匈關係和解憂公主一行的處境變得莫測起來。”】

解憂公主心一緊,翁須靡對她太重要了,不提好歹夫妻那麼多年,隻說漢朝勢力在烏孫顯然還不夠強大,失去了翁須靡這個強有力的支持者,她不覺得當時的元貴靡能安穩坐上王位,想到這兒,她不自覺看向馮嫽,兩人對視一眼,半晌沒說話,最後還是馮嫽主動開口道:“現在提前知道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回望曆史,漢朝與解憂公主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翁須靡病逝後,他原本定下的、由他與解憂公主所生之子元貴靡繼位的諾言失效了,烏孫貴族發生了內訌,親匈奴勢力勝出,‘漢外孫’元貴靡落敗,於是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上一任烏孫王軍須靡與左夫人匈奴公主所生之子號為‘狂王’的泥靡繼任烏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