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突然的變故令解憂公主和背後的漢朝廷大失所望,原本一片向好的漢烏結盟大業也被打上了一個問好,在漢朝的失望和憤怒中,原本訂立的新一輪和親之約宣告失敗,不知是幸與不幸,漢宣帝召回了已經走到了敦煌的相夫公主一行。”
“而另一個令解憂公主痛苦的消息也來了,在親生兒子當不上下一任國王的情況下,她不得不遵從烏孫舊俗,再次改嫁於狂王泥靡。”
“狂王泥靡不僅身負匈奴血脈,有著天然的親匈立場,他本人還性情狂暴,與解憂公主素來不和,如今雖然勉強成為了夫妻,但貌合神離。”
“於私,這並非解憂公主中意的丈夫,於公,狂王泥靡顯然已經成為了漢烏結盟事業最大的絆腳石,她無法容忍下去了。”
“於是,她決定——發動政變。”】
“嘖嘖……”劉邦對這個不知第幾世的曾孫女嘖嘖稱奇,又一臉得意地對左右大臣道:“吾家女郎不遜男子嘛!”
大臣也沒掃興,附和著稱讚,當然主要是當世女子也大多剽悍,倒也沒那麼震驚。
倒是後世一些迂腐儒生,聽到妻欲殺夫,一臉不忍直視,張嘴就是長篇大論的批判話。
當然也有明理知事的讀書人張口反駁,直接質問道:“公主這是大義為先,難道你認為大義比不過私情?”
周邊另一些人也跟著附和,腐儒見激起眾怒,生怕挨打,隻得掩麵而去。
一旁路過的李清照冷冷地看了那腐儒一眼,不屑嗤笑,總有些將“夫為妻綱”奉為圭臬的驅蟲,自以為隻要有夫妻名分,便可以予取予奪,女子似乎便該任爾處置,可笑!
笑過她又惆悵地看了看天幕,若我大宋的無道昏君也能有人奮起推翻就好了。政變……嗯……政變……
無獨有偶,遠在千裡之外的金朝也有人發出同樣的感概,她伸出青紫變形的手攏了攏身上單薄的衣物,在身後提著鞭子的人看來的一瞬間低下頭,繼續一臉麻木地搓洗臟臭的衣服,隻是悄悄豎起一雙耳朵,注意著天上的聲音,在聽到解憂公主決定發動政變的時候,原本麻木的雙眼瞬間如火星般亮起,但很快又黯淡下去。
晚了……太晚了……她既沒有像婦好、荀灌和冼夫人這樣的能力擺脫眼前的困境,又早失去了如解憂公主這般發動政變改變命運的機會……真的太晚了……
如果……如果能回到汴京之圍前……
趙佶……趙桓……該死!該死!該死!
……
【“從結果來看,這次政變可以說是失敗的。”
“解憂公主欲發動政變,當有母國相助才行,正巧漢使者魏和意及任昌為送還烏孫侍子而來到烏孫,解憂公主向他們訴說了狂王泥靡對漢烏關係的威脅,以及狂王性格暴戾不得人心,總之,政變是有優勢的。”
“魏和意和任昌欣然同意,於是決定在酒宴上直接刺殺狂王。”】
天幕上,出現一幕酒宴畫麵,觥籌交錯間,穿著漢朝服飾的男子突然暴起持劍砍向上座的狂王,但遺憾的是沒砍中要害,狂王帶著手下突出重圍騎馬逃走了。
“唉……”天幕下各時空不約而同傳出一聲遺憾的歎息。
【“是的,不知是沒有經驗,還是運氣不好,政變失敗了,狂王未能誅殺,情況向著失控方向發展了。”
“狂王泥靡受傷逃走後,派兒子圍困住了赤穀城裡的解憂公主及兩位發動刺殺的漢使,一臉數月,直到西域都護鄭吉發動了諸國兵士,才得以解救出解憂公主。”
“但這隻是第一步,政變未成功,就要麵臨失敗的後果。”
“解憂公主和漢使代表著漢朝,如今圖窮匕見,下一步漢烏關係何去何從,這是漢朝廷頭疼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