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相遇 “傅小施主,釋定自小……(1 / 2)

野花開遍山坡 蒼崖酒肆 4391 字 10個月前

“傅小施主,釋定自小被師傅收養在寺裡長大,平日就與師兄們在寺中修行。”

果然又是一雙指望著寺廟行好事的父母,對釋定來說,遁入空門不是選擇是命定,這一朝悟道了,也不知道算不算彎道超車。

先不論因果和佛緣,單說身世確實挺不幸的,不曾入這塵世享受親恩。

小丫頭還自顧自的內心加戲,惋惜他的皮相明明可以給人生加分,奈何投胎的基本盤太差,出生背景是零分起步。

“那寺裡有哪些有趣小景或者儀式法會嗎?平時到飯點了,過齋的人多不多?哦對了,你從小在寺裡,會不會碰到佛祖顯靈?”

傅聽南越問越起勁,本來隻想閒聊一下草堂寺有什麼景點,吃些什麼,畢竟家裡不讓去,讓她反而覺得有點神秘。突然轉念一想,都說有些小孩子的眼睛能看到很多神奇的現象,他又自小出家,也許可以驗證一下。

聽南邊說,邊挪到旁邊大石頭上一屁股坐下。釋定總算是把頭扭過來看向她,似乎在不解,她是被什麼突然激起了這麼強的好奇心,而且問題也超出了預判。

他以為她會如其他小孩子一樣,跟著家人去寺裡上香,然後看到他便好奇,他為什麼出家?接著追問他父母去哪裡了?晚上在山裡會不會害怕?諸如此類問題。

他向她走近了一些,不緊不慢的逐條回答道:“說不上有趣的景致,倒是有香客給命了名的景,師兄們就立了木牌子方便廣大善信去祈願。你若去了不需引導就能看到。”

釋定仔細回想著平時香客們集中的熱鬨地,他隻有在每日人們都離開的時候會去打掃。

“至於寺內法事齋食,住持說過寺裡並不為信眾辦法事,也不許借此廣納香錢,所以不會隨意留香客在寺內過齋。傅施主曾在寺內過齋。”

也不知是不是擔心她再追問吃些什麼,他特意提到了傅勻。

果然,傅聽南將注意力放在了最後一句,驚訝的問道,“我爹都在寺裡用過齋?沒聽他提起過啊。”看樣子是打算回去細問。

“哎,那顯靈呢?也算是從小長在福地洞天裡,你肯定很有佛緣。”傅聽南問到她最感興趣的問題,身體都不自覺地向前傾了傾。

“顯靈……尚不曾遇過,不敢妄斷。但是聽師兄參悟,佛在本心,不在外相。應是我機緣未到,但此顯靈一說聽起來就…”

“就我們平常說的顯靈,就是看到或者感知到泥像突然活起來一樣,又神隱起來的那種經曆。”她看他有點想深了,就補充道。

“未曾。”果然,她感興趣的是類似民間故事裡的橋段,不是他平日隨師傅師兄參悟時思考的那些,那兩個字的答複就足夠了。

她發現他突然回複到剛見麵時的平淡。

雖然他一直麵色沉靜,不過憑她的學識經驗,其語調語速、眸中的細微神采還是逃不過她老辣的眼力。聽南知道他覺得話不投機。

拋開這些,聽南還是忍不住點點頭。看他年紀尚小,能修神斂性到這般,可見修行初見成果,未來不可限量。

至於對方的態度嘛,想想自己堪比《聊齋》發燒友的表述,確實有些冒犯出家人之嫌。

好奇心和想要尋找同道中人的迫切,讓她有些失了分寸。都怪一直以來,她總仗著女娃娃的皮相,慢慢習慣了用童言無忌打掩護。失策,失策!

“我娘說我6歲前不能入寺,我就挺好奇的。村裡的虎子還說是寺裡住持在我娘懷著我的時候說的不讓我進。我爹就說是因為我有佛緣,我娘還編故事騙我說‘顯靈衝撞人、會嚇壞我,變成村口的小趔巴’。”

傅聽南不想和這個小沙彌初遇就產生誤會,她怕來年去寺裡遇到了,他這樣的人兒,可能會對自己愛搭不理。

可也不能直接坦白自己經曆過那些啊……

她想了想,半真半假地講著她的6歲禁忌,又麵露戚戚地接著說:“我就在想,大概真的是像故事裡說的,有慧根的小孩會看到佛祖顯靈,住持怕我亂講才不允許我去的嗎?所以我才問你這些。”

總之,這麼一個真誠有趣,長得又好的人,誰不想彼此留個好的初印象呢?她先老馬失前足,說了沒情商的話,但也作了爭取,接下來隻能看對方怎麼想了。

釋定眸光微變,連自己都沒察覺的語氣稍緩,道:“若真得住持大師傅指點,傅小施主是有慧根之人,那也許能有不同於釋定的機緣與造化。但我想這必不會是因為大師傅怕你亂講。誌怪傳奇版本頗多,無一不是經眾生口耳相傳,且編入各自的理解與想象,甚至曆經各朝代風化民俗更迭影響,如此怎可作為憂慮之依憑?”

小丫頭揉了揉鼻子,知道自己達到了目的。

她一邊眨巴著眼睛,看向釋定猛點頭讚同,一邊內心感歎:“哦呦,彆看年齡不大,打小修行不少思辨嘛~ 甚至自己拿來擋槍的民間誌怪,他都點評了一番,跟個五歲娃談論據不強?”

雖然釋定確實認真得讓人些微尷尬,但……有點可愛是怎麼回事!而且不得不說,理解“故事”的角度,很得文化傳播學的奧義嘛。

聽南壓下心頭笑意,顧左右言他:“哇,看來你定是知道不少故事。有機會你也過來聽聽我們村裡的“說書會”,版本可精彩啦。村裡老譚伯講的故事有一些嚇人,也會有些極有趣。我們每次聽完後都聊故事裡的人,你見多識廣,聊起來肯定更有意思。我是忠實聽眾,也許我們還能遇見。”

釋定並沒有接話茬。

聽南也沒有顧及那麼多,又說起村裡的事給他聽。說起那次說書會上的趣事,自己都忍不住笑起來。

這也是她第一次這麼開心的分享這些,畢竟有著不同記憶的她,有著不同於此時此地所有人的視角,於她新奇有趣,旁人隻道尋常。

可像釋定這樣的小沙彌定是不經常出寺下山,她講的這些他不會經曆過,也算是跟他講講世俗的樂趣,省得他天天思辨。

“囡囡,大老遠都聽見你‘哈哈哈哈’的傻笑,山裡的小動物都要被你嚇回窩不敢出來啦。”阿苓拎著小攀山杖,嗔笑著這沒規矩的傻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