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政客失望透頂,其間反對聲多矣,但憚今上之威嚴,隻餘寥寥嗟歎者。一陣日子後,這封精致漂染的詔書也成了尋常人家茶餘飯後談論調侃的一張薄紙。
至於政治改革,倒也沒掀起什麼腥風血雨,奸佞之輩都無人被提及,詔書上隻寫到了平平淡淡兩點。
一是將等級觀念提上了台麵。賜予王侯將相以及富賈權貴的封地稱為州和郡。封州者,是為王爺,封郡者,是為郡主。二者皆可掌控封地之內的兵政,被好事者戲稱為小皇帝。
倒是原來的兩個名稱混來倒去,記都記不住,眉毛胡子一把抓,稱呼的時候,封地名後邊加上一個“王”“郡主”的亂叫。叫錯的人多了,罰都罰不過來,也就作罷。
二則是按照勢力範圍,官品,財富等因素,在虞國腹地,即淮陽地區,劃分了淮陽氏族。與受封者不同的是,淮陽氏族手中隻有政權,即參政議政的權力,並不直接掌握兵權。
各大氏族互相經商往來,婚配嫁娶,也算是相互利益,相互牽製。可手上權力一大,彆樣的心思便多了起來。
虞國王朝可謂外強中乾,安然的幻覺終似鏡花水月,一觸即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