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論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係的原理及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的主觀反映。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在從根本上受到社會存在決定的同時,還具有自己特有的發展形式和規律。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是通過指導熱門的實踐活動實現的。一種社會意識發揮作用的程度及範圍大小、時間長短同它實際掌握群眾的深度和廣度密切聯係在一起。
(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係原理對於樹立科學曆史觀和指導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社會發展理念特彆是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正確,取決於它們能否正確反映社會存在。我國社會改革和發展的頂層設計或總體部署,必須從我國現實的社會存在出發,即從我國現實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出發,也就是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思想文化發展既決定於社會存在發展的要求,又對社會存在發展起能動作用,即思想文化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凝聚力量和智力支持。
02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具有哪些鮮明的特征?
答: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並為後繼者所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體係,它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是關於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學說,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麵發展的學說,是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指引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行動指南。
基本特征:
(1)科學性: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律為對象,以實驗為檢驗標準。
(2)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
(3)實踐性: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接受檢驗,並隨實踐而不斷發展的學說。
(4)發展性: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學說,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革命性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品質,是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科學性和發展性的應有之意和必然要求。
03
聯係的特點是什麼?
答:首先,聯係具有客觀性。其次,聯係具有普遍性。再次,聯係具有多樣性。最後,聯係具有條件性。
04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是什麼?
答: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在矛盾中,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發展是在矛盾統一體中的發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吸引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第三,同一性規定著事物轉化的可能和發展的趨勢。
05
為什麼說真理是客觀的、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答:第一,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包含著不依賴於人和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
第二,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真理主客觀統一的確定性和發展的無限性。它有兩個方麵含義: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標誌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都包含著不依賴於人和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都同謬誤有原則的界限;二是人類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這一點也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第三,真理是相對性。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及其本質和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它具有兩方麵含義:一是從客觀世界整體看,任何真理隻是對無限的物質世界發展的某一階段、某一部分的正確認識,人類已經達到的認識的廣度總是有限度的,因而,認識有待擴展;二是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隻是對客觀對象一定方麵、一定層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確認識,認識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的、或是近似的,因而,認識有待深化。
第四,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
一方麵,相對之中有絕對,絕對寓於相對之中;真理的相對性之中,也包含著絕對性的顆粒。另一方麵,絕對之中有相對,真理的絕對性通過相對性表現出來,無數具有相對性的真理之和構成具有絕對性的真理。
真理永遠處在由相對向絕對的轉化和發展中,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人類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是從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接近絕對真理的過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是由相對性真理向絕對性真理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06
社會意識的獨立性主要表現是什麼?
答:一是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各自曆史繼承性。三是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
07
為什麼說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體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部分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