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中傳出淡淡的檀香味,悠長而又深遠。放眼望去,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房中質樸而又淡雅,檀木書桌後的牆上掛幾幅水墨畫,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書桌旁有一古琴“佇立”在那兒,像紅袖添香的美人,安靜而賢惠。陽光從雕花鏤空的窗戶中竄進來,覆蓋在謝晏清的臉上,給人以一種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錯覺。武安侯靜靜地站在門外,不知他是害怕打破這美好,還是不知如何向闊彆多年的摯友問好。他隻是靜靜地、靜靜地看著那令他思之如狂之人。沉默不語,雙眼含淚。
正在練字的謝晏殊,抬頭看見蕭煥。雙眸微震,心中一時掀起一片驚濤駭浪。但她很快就壓製住了自己的情感。在與蕭煥目光相接之時,她麵帶微笑,朱唇輕啟道:“阿奴,你來了。“語氣平淡的聽不出一點感情。見蕭煥沒有反應,謝晏殊放下手中的毛筆,向他走去。謝晏殊走到蕭煥麵前,她發現皺紋在悄無聲息中爬上了他的臉,他頭上的白發如夜空中的星子點點,若隱若現。她感歎道:”阿奴,我們都老了。“
蕭煥一把抱住了她,仿佛用儘了全身力氣。他問道:“晏清,你後悔嗎?“,他小心翼翼地問出了藏在他心底半生的疑問。謝晏清聽到後,眼淚再也抑製不住,流了出來。她回擁住蕭煥,反問道:“阿奴,你後悔嗎?”
雪還在靜靜地飄落,在落日餘暉下,他們倆人相擁而立良久,美好地仿佛這天的之間隻有他們了。
謝晏清鬆開了他的懷抱,說道:“阿奴,今天元旦,你我二人許久未見,何不相伴遊街”說完,晏清便劇烈的咳了起來,那聲音如山崩地裂。那巨石仿佛壓在了蕭煥的心口上。他連忙環住謝晏清,用一隻手輕撫她的背,擔憂地問道:“晏清,你沒事吧!”可當他看見那手帕上的血時,他的心像被人用刀子狠狠地紮一下。他把謝晏清扶到凳子上。謝晏清看見他擔憂的眼神,說道:“阿奴,血肉之軀,終有一死”見蕭煥不語。他又說道:“阿奴,是我負了你。早知如此斷人心,何莫當初不相逢。”蕭煥看著眼前的她,良久自嘲地說道:“我平生最愛之事便是飛蛾撲火。“
蕭煥半蹲於地,用手輕撫著謝晏清的背,待她穩定後,說道:“晏清,我先進宮麵見聖上,等下我來接你。““好,我等你。”謝晏清努力擠出的那一抹笑容,與她那慘白到沒有生氣的臉格格不入。
養心殿中,當今的聖上李淳端坐於桌前,香爐中青煙緩緩升起,紙上不斷浮現出龍飛鳳舞的大字。執筆之人龍章鳳質,仙人之姿。要不是他身穿明黃色的龍袍,還以為是一位吟風弄月的詩人。
這時,太監總管張福海走了小心翼翼地走了進來,恭敬地彎下腰,湊在李淳耳邊輕聲道:“陛下,武安侯求見。“李淳頓了一下,有些恍惚,對張福海說:”宣他進來吧。“
“臣,蕭煥,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蕭煥跪在地上,恭敬地對李淳請安。李淳連忙起身,走過去將他扶起,道:“阿煥,你我之間,不必多禮。”“陛下,君臣之禮不可廢。”蕭煥起身後說道。李淳輕笑“一彆經年,你還是一點都沒變啊!”接著又道:“你是為了晏清回來的吧!”“是”蕭煥道。“晏清,他,唉!朕每次見他,怎麼說呢……都覺‘彩雲易散琉璃碎’。你說,唉,他愛國,愛民,就是不愛自己。於他而言,自己好像是可以隨便對待也無所謂的人。你是不知道,他昏倒在朝堂之上的次數,朕都已經數不清了。勸他靜養在家,好好養病,他可倒好,說什麼‘為國鞠躬,為民請命,死而無憾。’下旨讓他居家靜養,他,唉!竟然在養心殿門口跪了一夜,朕都不知道該說他什麼了。曾今朕還試著勸他成家。成家了,總歸會有個人照顧他,關心他的身體,可他總是推辭,說什麼‘七尺之軀早以許國,唯恐負佳人。’唉!”李淳停頓了一下,像是在思考什麼。接著他又說道:“不過說到底,要不是他護這山河無恙,斷不會有如今這太平盛世,朕也斷不可能做一個逍遙閒散人。他啊,用清瘦的肩膀扛起了大燕的江山,終究是朕虧欠他良多。”李淳像是有感而發,從未察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早已說了這麼多。待他反應過來時,蕭煥早已淚流滿麵。蕭煥抬手用袖口擦去淚水,說道:“晏清,要是得知了陛下的肯定,定會欣喜若狂的。”
接著,蕭煥拿出奏折,呈給李淳。“陛下,臣已平定回鶻,回鶻王已向我大燕稱臣,不日後將會前來朝覲見。”“好——好啊!阿煥,你真是我大燕的股肱之臣啊!朕要好好地賞賜你。”李淳激動得差點就要跳了起來。“陛下,為君開疆拓土是微臣的本分,豈敢邀功。臣與晏清今晚相約遊街,望陛下容臣先行告退。”“你啊,和晏清一摸一樣,最愛說的就是‘此乃臣之本分’。”李淳又歎了一口氣,道:“去吧,最近好好陪陪他吧!”
“是,微臣告退。”正當蕭煥抬腳要跨過門檻時,李淳叫住了他:“阿煥,你後悔嗎?”“陛下,所指為何?”“算了,當朕沒說過,快去吧!”“謝陛下,微臣告退。”
其實早在李淳還是樂平王的時候,就感覺蕭煥和謝晏清的關係有點奇怪——比高情厚意的知己起更像濃情蜜意的戀人。後來,在冷宮寂寥無人處,·他發現他們相擁親吻。當時他的震驚程度簡直無法用言語描述,他無法相信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和一個運籌帷幄的朝廷新貴竟然有龍陽之好。再後來,謝晏清位即人臣,兩袖清風一心為民。挽大燕基業,創太平盛世。蕭煥功高蓋世,馳騁疆場一心護民。抵蠻夷騷擾,護山河無恙。曾經的少年們披荊斬棘,功成名就,可卻丟失了鮮衣怒馬,漸行漸遠。想到這裡李淳歎了口氣。其實他想問蕭煥,為了謝晏殊,投身於波詭雲湧的朝堂;為了他,取匈奴公主;為了他,鎮守潼關數年;為了他,變成了另一個人,後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