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清晨,鬨鐘還沒響,路池……(1 / 2)

逐光 勺勺思華 3772 字 10個月前

清晨,鬨鐘還沒響,路池就睜開了雙眼,昨天家訪後的沉重和難過在晨光的照耀下似乎都被蒙上了一層薄紗,變得模糊遙遠了一些。心靈上的沉重暫緩,今日遍布全身的是身體上的沉重,小腿肚是超級重災區,尤其是從宿舍下到一樓的時候,實在是過於酸爽。

上午收拾停當以後,大家一起去教室繼續昨天草草結束的會。

對於家訪當中發現的最嚴重最需要改善的問題,大家根據自己小組的家訪情況寫出來的問題多種多樣,但總結梳理以後便發現大部分小組寫的問題都可以歸屬於學習條件差和學習氛圍差。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些問題的根源則是當地過於貧困。當人們還需要為溫飽發愁之時,又能分出多少心力在孩子的教育上。

家訪以後即使知道孩子們的學習環境不好,大家也沒法去指責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不上心,父母外出謀生,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是生活所迫,爺爺奶奶輩不管學習是認知所限。

讓人難受的是,親眼看到了孩子們的困局,他們卻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當地的貧困不是靠他們的力量可以解決的。

“現在,大家商討一下,我們可以做什麼?”

“可以進行一些捐贈。”

“對,最直接有效的就是捐贈了,書籍、衣物這些都很有必要。”

“靠我們幾個人的力量組織不夠,回去以後可以跟學院反應,讓學院組織做成持續性的一對一定點捐贈幫扶活動。這樣就算以後我們畢業了,捐贈活動也不會受到影響。”

有人開頭以後,大家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還可以捐獻一些免費午餐,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免費的午餐來上咱們暑期學校。”

“這個提議也很好,不過實行起來會麻煩很多,而且涉及到金錢和采購。我先記下來,孩子們確實很需要,雖然困難,也不是完全無法企及的高度。”

“咱們是來這裡的第一個支教隊,回去以後可以提議把這裡也作為咱們學院的長期支教點,後麵來支教的人還可以對捐贈活動進行回訪。”

“這個好,這個好!”

青年人總是如此地有想法有乾勁有行動力,昨日的低迷和沉重在一聲聲熱烈的討論聲中煙消雲散,大家都期待著自己的努力能給孩子們帶來改變帶來溫暖。

吃過午飯,大家外出采購了一番,然後一起睡了一個超長午覺,睡醒以後久違地扣起了手機。所有人懶洋洋地躺在地鋪上,除了地鋪比宿舍的床硬,又有當代大學生那個味兒了。就連隊長王宇,在昨天高強度的家訪活動和今早激烈的腦力活動以後,也十分珍惜今天下午這半天休息時間。

可惜快樂的時光總是十分短暫,似乎隻是一眨眼的功夫,學校裡就傳來了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聲音,夾雜著銀鈴般的笑聲,雖然隻有五個住宿的孩子返校,叫起功能也很強。

不是她們很吵,而是他們的到來意味著大家的休閒時間結束,責任感促使他們無法再賴著。

路池作為高班的班主任,與住宿的五位同學羈絆最深,責任最強,聽到她們的聲音後,第一時間爬起來走出了宿舍。

五個孩子錯落著走在去往學生宿舍的路上,邊走邊說話,江細恰好側對著路池這邊,眼熟的馬尾又在路池麵前晃晃悠悠,充滿著活力。

李清清最先看到最先看到路池,細聲細氣地打招呼,“路池哥哥好!”

江細和其他三個小孩聞聲朝路池這邊看過來,褪去在教室裡的嚴肅,生火時的無措,家訪時的狼狽,走在綠樹旁邊含笑看著她們的路池哥哥有種電視劇裡才有的美好。

“路池哥哥好!”

路池邊回應她們的問好,邊向她們走過去,“你們好,趕緊去把東西放了,彆跑太遠玩耍,還是跟上周一樣,到點來食堂吃飯。”

幾個孩子大聲應好,一溜煙地往學生宿舍跑去。

今天從家裡走過來,想在路上玩的都已經玩了一通。到了宿舍,大家把東西放好後沒像之前一樣跑出去玩,而是圍坐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說起話來,說著說著,話題來到了昨天的家訪。

“昨天路池哥哥去我家家訪了,我還給他倒了自己做的花茶,他肯定很喜歡,全都喝完了!”江細十分自豪地說道。

“咦,我家怎麼不是路池哥哥?我最喜歡路池哥哥的。”李清清小聲嘟囔。

“我家也是路池哥哥,咱們不是一個班嘛,怎麼還不一樣呢!”

“我也不是。”

“不是路池哥哥,你們家都是誰家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