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變得簡單起來,自然變得更容易親近了。那些平日裡從不曾注意過的景色,也開始被眼睛所捕捉。
山裡晴天難得,黎見月挑著有太陽的日子,帶著昭歌去了一趟自己曾就讀的學校。她不像昭歌,小學和初中都在一個學校成長,而縣裡的高中路途遙遠,實在不方便特地跑一趟。
大山裡的孩子,在田地裡的時間比在學校多多了。參觀學校隻是走馬觀花的話,那麼帶著昭歌下田地,似乎更能介紹她的童年。
從隻是聽過,看到過有關山區的相關新聞,和切實地被黎見月帶著走過那一寸寸土地,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那些崎嶇到甚至稱不上路的山間小路,從家到學校需要4點起床出門,學校裡破敗到甚至連大門都沒有。這種種一切,目之所及,全都透著貧窮二字。
也讓昭歌徹底明白黎見月開學初的窘迫和無奈,明白了她不斷努力,或許沒有結果也隻能努力的絕望。
她想,這個女孩,她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珍惜、愛護。
-
時間在原始山林裡的流速,比在城市要慢上許多。遠離手機,昭歌驚覺,原來一天竟然這麼長,能做這麼多事情。她不時拍些照片視頻,發到群裡,再發給外公外婆。
視頻中她的笑臉,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燦爛。
昭歌感到,自己在一點點被治愈。
在這樣慢到極致的日子裡,終於迎來除夕。
臘肉和香腸,早早就在竹竿子上晾著。黎見月和昭歌下山采購的年貨,也在房間堆滿了一個小小的角落。
為新年準備的柴火,整齊地碼放在小房間裡,全都是昭歌一個人劈的柴。從一開始的刀刀劈在木樁子上,到後來每次都能精準命中。昭歌隻花了幾天的時間,這幾天裡,黎見月每次都在一旁,用手機記錄,順帶發給遠在申城的親朋好友們。
葉楨楨在群裡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評價,“月月仿佛帶著昭大哥上山改造去了,再過一個月,你倆說造了個房子我都信。”
人類對於生活的安全感,最初來源於充足的火源和令人安心的食物儲備。在這個遠離申城大概兩千公裡的偏僻村落,昭歌竟體會到久違的安全感。
簡單而充實。
奶奶和黎見月在廚房裡,卯著勁兒要給昭歌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來蓉城已經快半個多月,得益於祖孫倆的寵溺,昭歌吃辣的功力半點兒沒有增長。
小平房裡透出微弱的燈光,火爐的熱氣彌漫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點亮了漆黑如墨的夜。
這個除夕夜,讓昭歌期待起未來,未來有黎見月一起的日子,讓人格外心動。
晚飯吃了好久,黎見月和昭歌又慢吞吞地一邊聊天一邊收拾,夜色愈發濃厚,屋外的氣溫也一降再降。
黎見月抱著長羽絨服走到昭歌麵前:“快換上,山裡晚上很冷的,待會兒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這話,怎麼聽著如此耳熟。
昭歌一手伸進袖子裡,拉了拉衣服,突然回神:“你要帶我去看星星?”
一手幫她把拉鏈拉到頂,黎見月歎了口氣,難掩驚喜被洞穿的可惜:“你怎麼這麼聰明。”
“彆歎氣,已經算是驚喜了。”
得知兩人晚上還要出門,奶奶從抽屜裡拿出手電筒,又備好了熱水袋。是那種老式的,灌水的熱水袋。
“早點回來,路上小心點。月牙兒你牽著點小歌,彆摔了。”
兩人挽著手安靜地聽著,不時點頭。奶奶不厭其煩地說了好幾遍,兩人才踏著夜色出門。
“以前外婆也會這樣,我很久沒聽她嘮叨過了。”
黎見月緊緊挽著昭歌的手,放慢腳步:“奶奶好像沒有這樣叮囑過我,她從來沒有像今天說得這麼多過。”
“你的意思是,她更關心我咯。”
“是,就是這個意思。”
黎見月帶著昭歌來到家附近的小山坡上,除卻了所有遮擋,天空變得廣袤遼闊,漫天星空似乎觸手可得。
兩人挨著在大石頭上坐下,昭歌雙手撐在身後仰起頭,瞳孔裡映滿閃爍的星星。
在地上灑一大把碎鑽,可能都不及眼前星空燦爛。
“我小時候很喜歡坐在這個小坡上看星星,還傻傻地想要數清到底有多少顆。”
“今晚的星星,可能比我前麵十幾年看過的加起來都要多。”
“昭歌,晚上的星空,你喜歡嗎?”
昭歌忽然轉身湊近:“你知道,在星空下應該做什麼嗎?”
黎見月來不及回答,唇已經被封住。冷風肆意的夜裡,隻餘唇上的溫熱輾轉。
星空下的浪漫,當然少不了戀人之間的親吻。
這個吻,更像是,邀請萬千星光共同見證她們之間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