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似乎忘了,清瓏川的出現,讓彌須山民多了一種樂趣,尤其是夏日。
這日六月十,清黎捉了二十隻蟬,多得已經失去了興致,打算下山換點什麼。
至於是什麼,她暫時不知道。
這時岸邊有小舟停靠,船夫瀟灑地往水麵拋下一筐青梅,原以為是透心清涼的畫麵,河川的水卻像煮沸了般,幼小的魚兒聚集過來湊熱鬨,爭相拱著一顆又一顆,似乎能琢出甜酸味來。
有漁夫撒網了,逃不掉了。
瞬間,岸邊的魚被網住了,即使不得舒展也儘力活蹦亂跳,當然偶爾能有些漏網之魚。
清黎看到岸邊有擺賣河蟹、青蝦、刀子魚、河鰻和白蛤。
非常熱鬨,沒有叫賣聲,但有不斷交談的聲響,有人用在山上養的蜂蜜換了羅氏蝦,也有人先用山葡萄和彆人換了筲箕,最後趁彆人極缺時,適時出現,最終換到了一些田螺和紫蘇。
清黎在擁擠的人群中,左穿右插,終於讓她逮著一位問,“我有十九隻蟬,請問能換點青蝦嗎?”
“嗯,但我不需要蟬。”
這時,一位很生埗的麵孔出現,阿嬸應該是來自異地,她湊過來問,“你們不用銀錢?”
清黎被她逗趣了,但是又感到對方的認真,故不敢嬉耍回答“是”,於是她隻好正經地道,“這隻是一種玩法,平日是要用的,不然不方便。”
他們的銅幣可漂亮了,雕的是扶桑,如果在本地肯定知道。
“妳是異地來的?”
“我剛來嘛。”阿嬸應答。
清黎也不多追問,瞅見藥材鋪的店東路過,抱著一筐乾百合過來,她立馬上前,店東也答應交換,就這樣她收獲了一大包乾百合。
最終,又換到了一點青蝦。
阿嬸始終沒有走,看著他們,把疑惑說出口,“這,弄得如此不便,換錢沒樂趣嗎?”
“你這話怎麼說得好像……它有獨立的價值。”一旁的大叔駐足。
清黎也有點愣怔,“嬸,我是閒了才捉了過剩的蟬,彆人鮮百合是曬乾多餘的,都是因為剩餘的才拿來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