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第二天的國文課上,果然大……(1 / 2)

第二天的國文課上,果然大家都很安靜,以前跟著二郎起哄的也沒了氣焰,陶醉心裡暗暗好笑。

“現在大家把課本拿出來,今天我們來看《聊齋五篇》,課本上選的是很短小的五篇呢。”

“第一篇,聊齋《赤字》全文隻有25字,順治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其文雲:白苕代靖否複議朝冶馳。”

前麵都十分好懂,就是“白苕代靖否複議朝冶馳。”這句看上去難理解,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它的時代背景,順治乙未年是1655年,山東遭了旱災,朝廷就免去了災區應該征收的錢糧,又撥了賑災款,可是這些錢被各級貪官層層剝削,到了災民手中就很少了,根本起不到賑災作用。可是當時查處舉報渠道不完善,老百姓又沒文化,這種情況下要怎麼向上級反應呢?

當時的著名文人金聖歎就曾經因為反映吳縣縣令任維初的貪酷而被斬首,百姓就更是敢怒不敢言,但是蒲公又實在想反映這件事,就用春秋筆法記載了這件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用錢來賑災,用山藥來代替,朝廷應該速速討論一下,不要再拖了。

現在,大家開始做筆記,記考點,圈“靖”意為:平靜、安定。圈“朝冶”其實應為朝治,因當時皇帝為順治,為避皇帝名諱,寫為“朝冶”

第二篇 《鴻》

天津弋人得一鴻,其雄者隨至其家,哀鳴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則鴻已至,飛號從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將並捉之。見其伸頸俯仰,吐出黃金半鋌。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將以贖婦也。”遂釋雌。兩鴻徘徊,若有悲喜,遂雙飛而去。弋人稱金,得二兩六錢強。噫!禽鳥何知,而鍾情若此!悲莫悲於生彆離,物亦然耶?

這篇文章比較簡單,大家就直接劃考點吧,弋人意為射鳥的人,抵暮始去釋義為到了晚上才離去。既而集其足下中的“集”意為落,黃金半鋌就是半錠。悲莫悲於生彆離出處為《楚辭·九歌·少司命》:“

悲莫悲兮生彆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以各位的智商,應該很容易翻譯出來了吧。

第三篇

……

怎麼還是讀課文+劃考點的講法?他會講課嗎?有的學生開始竊竊私語,眼鏡仔更是打起瞌睡。“喂!”陶醉走過去,用書拍了一下他的頭,“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的嗎?我劃考點你怎麼打瞌睡?”

“可是老師,你怎麼知道這些是考點的?”一個女生問。

“我從上學的時候就開始做家教了,不研究考試,怎麼教學生?”

“我要不信呢?”

“那好,我們打賭,如果我說的考點超過了40分就算我贏,你就請客吃徐記糊湯粉,要是我輸了,我請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