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2 / 2)

今日不宜 她不聽我說話 3365 字 10個月前

崔得宜聞言也回望過去,眼中生出前所未有的堅定來,笑了一下問:“為什麼不想呢?謝小王爺不會想反悔吧?”

謝聿為也不知道自己何苦多嘴問這一句,認識她許多年,她對崔家人的在意,是不容旁人置喙分毫的。

“怎麼會呢?隻是覺得,我們皎皎可彆聽了之後傷心難過,回房後便偷偷抹起眼淚來。”

“我早就不是小孩子了,儘管直說就是了。”崔得宜不以為意地反駁道。

謝聿為知道她嘴硬,也不再多話,不然過會再把人氣到,又是一件麻煩事。

隨即也不再顧左右而言他,理清語言之後便開口道:“北魏此次來朝,陛下十分重視,北魏求娶我朝貴女,陛下決意以公主相許,而今適齡公主隻三公主和含山兩人,恰巧早些時候,三公主同她母族表兄議定了婚事,這事便隻能落到含山頭上。”

“此事本是陛下一人意向,並未廣而告之,但卻沒瞞住鄭妃娘娘,讓她唯一的女兒去和親,她自是不允,而鄭妃的意願便代表了鄭家的意願。

不知他們具體如何合謀一番,借著京郊賽馬,將王瑤推了出來,又借三公主之手,將王瑤帶進了宮,在宮內各貴人麵前上演了一碼英雄救美的好戲,順理成章的將和親這一燙手山芋轉接給了一個沒落的伯府嫡女,雖違背了陛下的意願,但木已成舟。饒是陛下,也改變不了這個結局,隻能想方設法的抬高王家,而一個家中沒有爭氣後生的沒落爵府,抬高之法隻能落在女子頭上,思來想去,沒有什麼比給安樂伯一個身份尊貴的女婿更好的法子。

是以最終抬高之法落在賜婚一事上,論誰是尊貴的女婿,怎麼也越不過你大哥,但為了一個區區伯府開罪你們崔家,陛下還沒有昏了頭去,但若是有旁的人在背後推波助瀾,此事倒真有實現的可能,而這背後之人,聯係王蘊馬場一事的表現,若說此事同鄭家全然無關,我是不信的。”

謝聿為說到這裡,便停了下來,觀察著崔得宜的神態,考慮著要不要繼續說下去。

隻見後者冷靜至極,並未因為鄭家的背刺而憤懣於色,猶自不死心般的駁斥著:“說到底還是你的揣測多一些,但就和親一事說,便真如鄭家設計那般,北魏王子又為何真的會下水救人,就算救了人,若不是陛下所願,大可將事情隱瞞下來,仍將含山如你所說一般和了親去;再說賜婚一事,王蘊區區伯府庶女,又如何同鄭家攀上關係,成為這計劃中的一環,更何況,世家百年交好,同為世家,我不信鄭家會對崔家下手。”說到最後,崔得宜的聲音漸漸小了下來。

謝聿為讀出她話語中的不確信來,心中更是明白她對含山以及同為四大世家的鄭家的情意,難免的又回到最初的糾結狀態,把這件事告訴她,真的是對的嗎?

他所知所能說的皆已說儘,最終信不信與否還是在她自己,謝聿為也不願將真相剖析開來,赤裸裸的展露在她麵前,強硬要求著她去接受,千言萬語,最終也隻凝聚成一句勸誡:“世家之間的情意,或許沒有你想象那般堅不可摧。”

此話一出,自然是得不到崔得宜的回應,早在以前,她怕是早生氣的駁斥著他,並要把他趕出崔府去了,但如今她的沉默不語,何嘗不是一種回複呢?

夜色已深,謝聿為不好久留,再加上今日所飲實在是不少,不早些休息,次日必會頭痛欲裂,話已說儘,他也沒了再留下的道理,扶欄起身後,他自認拿出了自己最溫柔和善的笑容,柔聲說道:“早些休息,我喚靈杉送你回去。”卻換來了崔得宜的一記白眼,後者毫不客氣的說:“謝小王爺管好你自己吧,走路虛浮,可彆摔了才是。”

“你這丫頭,心情不好也彆拿我撒氣啊。”謝聿為無奈至極。

“謝小王爺自便吧,我就不送了。”言罷,崔得宜便起身離去,徒留一個清冷的背影,身後隱約傳來一聲歎息:“真是用完就丟啊……”崔得宜早先打算準備的醒酒湯,終歸是未始即終。

走在回西院的路上,心中一遍遍地思索著謝聿為說的話,試圖從其中找出不合邏輯的破綻來,好證明他所言皆虛,含山和鄭家,斷不會是賜婚一事的幕後推手。

但腦海中浮現的種種細節,筆筆皆是謝聿為所言的證據,比如說,含山所言的“柳暗花明”之像;比如說,王蘊的刻意揣度;再比如,崔得宜一直想不明白的何以陛下敢堂而皇之的對世家下手,皇室對世家的忌憚,身為世家女,崔得宜心知肚明,早先時候她一直想不明白是什麼讓皇室開始向世家動手,身居高位的當今陛下,就不怕群起而攻之嗎?他的底氣是什麼?現在她終於明白,對付世家,最好的武器便是世家本身,沒有什麼比世家內訌更好的製衡之法了。

如此種種無不驗證著謝聿為的話,也是她最不願意接受的事實,賜婚一事,和鄭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