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身隨雲飄來至,望得真道伴真君。
真君見朱溪虔誠之心,便說道:“學道修行甚苦,你可能學之?”朱溪說道:“我一心向道,我願學之。”真君捏指一算,說道:“我見你,氣宇不凡,道有仙根;詩日:
圓通玄妙生玄機,道流靜動參禪道。
玉虛玄通修千年,傳道願度有緣客。
忠孝義士收門下,傳道來學煉氣士。
學道向道有緣人,須拋紅塵入玄門。
也罷,東海有一案,你去了卻此案,也算你一功德。事成之後,我便可收你為徒,傳你道法,了卻你修行之宿願………”朱溪忙跪下說道:“謝師父成全,”夢醒處,卻不知過了幾天幾夜。
花開花落又一年,流水無情,人有情。轉眼,朱溪已是二十又一,正是外出遊學之時,他請求父親允許自己出門去遊學。其父忽覺朱溪有好學之心,孺子可教,也就欣然同意,並親點家中幾個得意的隨從,給予他一同前往。一來路上有個照應,讓家丁們好生照顧少爺;二來麼隨時知曉少爺人遊學去向。朱溪見父,如此答應。便請求與父,道:“父親,孩兒今學古人,外出遊學。卻不知首選何處遊學?”其父笑道:“你可知’天下第一藏書樓’天一閣”。朱溪答道:“父親所說的可是寧波的天一閣!”“正是,這寧波的天一閣,它是明朝兵部右侍郎範欽所建造,用於收集古代典籍。後朝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七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而今天一閣仍由範欽之世孫們所掌管,你此次前去,不知可否一覽?”其父沉思道。朱溪不解道:“為何不讓閱覽?”“奚兒,有所不知啊,這天一閣有一規定‘外姓人不得入閣’。當年黃宗羲登閣,也需經範欽曾子孫(四世孫)範光燮之允,方可入閣閱覽全部藏書。從此後,也隻有些大學者才可被允許登天一閣參觀哪!”其父答道。朱溪不悅,歎道:“那孩兒,此方前去豈不是不能登閣閱覽之。”其父思量道:“我朱家也是名門之後,我與你書信一封,你呈上範家便是,若範家人允兒進去,則可進也;否則勿闖。”話完便取來文房四寶,寫好書信交與朱溪。又道:“此去,隻管求學,不問世事,切記……”朱溪知其父之意,便下去了……
次日清晨,朱溪告彆了父親人等,便上了馬車徐徐而去。隨從有書童青書,家丁三人。要說朱溪可是第一次離家而去,在此之前也從未聽人說外麵之事。隻知讀些近史清書罷了,涉世甚淺。卻道世間悲歡離合,陰謀詭詐,混沌不清,著實令人可怕。
行了數日之後,將至甬城境內。一路顛簸,不見遠處之青山,但近旁之江河溪水,卻無半點生機。望去,見溪裡有許多人,卻不知他們在做什麼,便命青書上前問話。青書至一老者跟前,問道:“老人家,你們在這作甚?”那老者,發鬢如霜,皺紋見滄桑,挽著褲袖,直盯著水中。見有人來,便上前答道:“隻因家中無糧,隻得諧全家老小,來這溪裡抓些個魚蝦,以為食物,充饑而已。”青書將原話帶回,朱溪知後,跳下馬車,驚訝道:“我隻知書中之清,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可哪會想到,儘有這番世間淒慘。”說完自己上前問老者,老者又道:“如今這世道,真叫人難以活命啊……”朱溪命家丁取來座椅於老者,自己在其身旁聆聽。
老者心懷憤怒道:“貪官們隻會討好上邊,哪會管我們老百姓的死活啊!我的田地皆被地主搶了,隻好來這溪水裡抓點魚蝦度日子,”朱溪聽之震驚,為之歎息,心中一陣狂怒。卻不想當今天下儘是些虎狼豺豹,便硬要為老者討回田地。青書輕聲勸道:公子,咱們還是彆管這閒事,給些錢糧也就是了,再者,老爺有言道,要公子不可過問世事。“朱溪思道:我學道學,常教誨,扶貧救濟。回道:“不行,這事我管定了,”青書見公子倔強,隻好跟隨其後,口中念道:“願菩薩保佑少爺,平安無事。”
於是,朱溪帶到老者,老者又帶著老百姓們,行至府衙後,擊鼓,進公堂後,知縣問道:“你是何人,儘趕為這叼民來討良田。” 朱溪火氣一來,把劍直刺知縣官,那知縣嚇得忙跪下,求饒。不僅還了老百姓們良田,還給了老百姓們一些錢糧,說是補償。朱溪見知縣做此番動作,又說道:“日後,再欺淩百姓,我定將你碎屍萬段。”那知縣嚇的半死。朱溪這才心安,青書見事已了,勸少爺即刻趕路。之後,青書便急速趕路。
這一路上可沒少做行俠仗義,替天行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