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平化年間,惠宗治國安邦,百姓安居樂業。大盛東南角上,有一處勝地名曰廣陵。
詩雲:“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鬥牛。”說的就是廣陵南北運河通暢,漕運興旺,甚至晝夜也不停息。
隻要是大盛國內官府專營的茶絲鹽鐵,都要從廣陵的水路運往各地。借此便利,廣陵這個地方的富商大賈如流水般彙集,地方的商業和貿易也由此逐漸興盛起來。
都陵王是當今聖上的叔父,先皇感念開辟新朝的都陵王建業有功,與皇帝的手足情深,敕令都陵王來到富庶的廣陵頤養天年。歲月相安,無事幾十年。
現在的廣陵城內外不是很太平。朝廷時有聽到廣陵地區賊匪霍亂的消息。但是礙於遙遠的距離、錯綜的勢力、皇室的顏麵,當朝也難以尋找合適的時機,介入當地的事宜。一切都隻能在暗中勘探。
宋道昌,出自醫門宋氏,本在廣陵行醫,外科聖手。在當朝的惠宗皇帝,草莽起兵的時候,擔任過軍中的重要職位。宋式生性鎮靜沉穩,死骨更肉,手到擒來,以鈴醫之使,隨軍跋涉。前線戰場,刀槍棍棒,血肉破綻,不可使畏之,人傷醫人,馬傷治馬,以“金瘡神醫”揚名軍中。
惠宗認為他不僅僅有執掌醫藥的能力,更是做出了出謀劃策的功勞,感念宋氏戰時的忠心和效勞,天下太平後欽賜宋道昌“太平醫仙”的匾額,敕封宋道昌為廣陵惠民醫局觀音寺卿,掌看地方衛生之事。
宋道昌發妻早年在戰爭中殞歿,留下一對半大的子女,大姐名為宋道楨,二弟名為宋道吉。童稚時期,碰上紛亂的戰火,母親去世,家人離散,姐弟兩人沒有可以安穩度日的場所。事不得已,宋道昌帶著姐弟兩人,束發戎裝,在軍隊裡、車馬前,行醫用藥,接骨療毒,救死扶傷。
十幾歲的年紀,兩姐弟卻已然視軍營沙場為慣常,悄然長大。隨軍的年月,宋道昌孜孜不倦,親身教導,兩姐弟天賦出眾,醫術精研。勵於沙場營帳,宋氏父子為軍中將士立下汗馬功勞。
戰亂結束之後,天下重新穩定,宋道昌執念與歿妻伉儷情深,所以並沒有再續弦。宋家在廣陵落腳的這些年,宋父辛勤鑽研醫藥道理,四處出診,赤腳鄉裡,療愈百姓。
宋父除了平日自己出診以外,還會安排子孫門生在惠民局裡坐診。四周村落,百姓前來求醫,少有不得救治之說。一方的百姓,因為宋氏的廣惠慈濟,安於庇護了好些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