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平民,平日也會有昔時在軍中耳聞宋家大名的壯士慕名而來。這些人口返鄉後,很多都疏於家宅田地的治理,窮困潦倒或疑難雜症,僅是衝著宋氏的仁慈和仗義,前來求救,惠民局也是不問診金。
太平盛世,歲月流轉。宋氏在廣陵掌管藥局,經營醫療,接濟流民,贈醫送藥,開辦學堂,安置幼兒,教化民眾。不僅親遠睦鄰,與官府地方皆相交好,下至走卒販夫,上至鄉紳大夫,提起江南廣陵宋氏,無一不是稱讚不絕。
宋氏事跡都陵王自是熟知,覬覦宋家的家業豐富,宋氏一族治病救人的機能,以及宋氏在當地的優良口碑。都陵王曾也先後求於府上,想結交宋道昌,拉攏過來成為自己的幕僚。
都陵王似是不安天道,宋道昌也不是看不出來。深知忠臣不事二主,何況權力之處必有紛爭,一是求生保身,宋父以戰亂時伴君,身體抱養做推辭,二是本身自己就誌不在仕,故而搪塞告老還鄉以後,終年醉心醫道,也沒有能力再返還官府,對都陵王的拜見也是再三避讓。他也教育子女,遠離朝堂,恪守本職,奮而侍業,謹慎交往。
故又相安無事數載。
宋父舊有沉屙,又複操持家業,教誨後人,積勞成疾。平化年末,某日尋常冬天,宋父安然於榻上長眠。天命之年,宋家發為喜喪。
宋氏的變故引起廣陵地區勢力的變動,對都陵王疏於看管,朝內都陵王謀反的傳言又流動了起來。都陵王坐擁廣陵,若是像傳言所說蓄銳精兵,真有謀反之意的話,好不容易天下太平,戰亂一起,百姓社稷又要遭殃。
這個都陵王始終是惠宗的心腹之患。趁著宋父隕歿之際,惠宗遣馬步軍都虞侯韓應州赴廣陵為其吊唁,實則是來實地探查。
太子趙瀾之化名蘭芝,留於廣陵,名義上拜入宋氏醫派,承襲醫術,實際上,一是來暗中扶持宋氏,必要時調兵遣將,可以掣肘地方,二來隨時傳遞江南情報,撫慰皇帝不安的心,堵上朝臣胡言的嘴。宋父去世突然,惠民局觀音寺卿無人接替,暫請趙瀾之代替掌管。
韓應州攜皇帝懿旨,禦賜宋氏喪葬厚禮,免除百姓徭役賦稅,撫慰民心。
此次前來者,皆為禁軍中的精銳,兵強馬壯,威嚴壓境。名義上禁軍代表聖上為宋氏發喪,實則是向地方勢力施壓,莫要輕舉妄動。喪禮七日,禁軍喬裝,探查城內大小酒肆茶坊,搜集情報。多日的探查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