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顧父帶著之前編織的竹編產品和顧長安的南瓜筐去到了鎮上。
路上顧長安好奇的問道:“爸,咱們著竹編都是怎麼賣的啊,是擺攤賣嗎?”
顧父:“咱們畢竟距離鎮上還有一段距離,加上著竹編物件比較耐用,一般都是1-2個月會來一次。”
“著來了以後物件會給超市一小部分,另外一部分就靠咱們走街串巷的叫賣了。”
顧長安點了點頭,“著超市收的多嗎?”
顧父苦笑道:“不多,實際上咱們整個鎮上的人買竹編的人就不是很多。”
看顧長安有些氣餒,顧父連忙安慰道:“彆氣餒,現在形式在慢慢變好。咱們鎮子上從去年就開始搞旅遊了,外地來的遊客很多人都喜歡咱們著竹編的小玩意。咱們著竹編品價格也不高,純手工做的,很多外地來的遊客,多多少少也會帶一點竹編回去。”
大概半個多小時以後,顧長安父子開車到了鎮上,顧父首先去了幾家超市。將老板定的竹器交貨後,開始帶著顧長安走街串巷的叫賣。
顧長安:“爸,不用再去其他的超市了嗎?”
顧父:“咱們著也有固定合作的超市,其他的超市也有固定的供貨貨源,不會輕易的接收彆人的竹編的。”
“竹器呦~,好用的竹器呦~”一邊走,一邊唱著。
四月份的天氣不算很熱,但一上午都在太陽底下,顧長安還是感覺自己有點脫水。而且除了給超市的竹器外,外麵叫賣,隻賣出去了幾個大的竹編。
顧長安做的南瓜筐是一個也沒人問價,這讓顧長安有點泄氣。
看著兒子有些泄氣,中午吃飯時,顧父安慰到:“咱們著的人多多少少都會一些編織工藝,這小筐子也不難,一般人家想用就直接買原料自己做了。”
顧父接著解釋道“所以大家一般買的都是大物件,在家裡編,施展不開的那種。這種小南瓜筐一般是遊客買的比較多。”
聽過顧父的解釋,顧長安好受了些。自己這是找錯了市場,找錯了人。下午的時候顧父將車子往一些景點開去。來問價格的人多了些,顧長安精神好了些。
但就算賣貨郎再努力吆喝,這竹編價格十幾塊,一些人還是覺得不太值得。
看著天色有些晚了,顧父決定返程回家,返程的時候,三輪車上的竹器還剩下一半多。
這次顧長安是切實感受到了,竹編是一點也不掙錢啊!
正在顧長安感歎的時候,發現有2個女生背著畫框在路邊擺手,見狀顧長安連忙示意父親停車。
見有人停車,其中一位女生小跑過來。
聲音帶著哭腔急切地說道:“大叔,我們是跟著學校來寫生的學生。下午跟大部隊走散了。手機也沒電了,聯係不上老師了,能借我們一下手機嗎?這是我們的學生證。”說著兩位女生拿出自己的學生證給兩父子看。
顧父連忙擺手,“不用看學生證,我相信你們。”說著拿出了自己的手機,遞給其中的一位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