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第一章 “你也是去考試的吧?”……(2 / 2)

“人把他人給予的評價,從他人那裡聽到、看到關於‘我’的信息,看做對自己某種身份、成就的確認。通過知人知己,這是一種伴隨人一生的必需的人際傳播……人無法離開他人提供的‘傳播之鏡’來認識自己,並通過傳播展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因此,隻有通過人際傳播的社會互動方式,人們彼此間才能成為對方的一麵鏡子,映照著對方,人才能實現自我認知,認識和把握自己。”

“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訊息。媒介本身才是有意義的訊息,即人類有了某種媒介才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以及其他社會活動。”

“大眾傳播應是公眾的講壇,而不是少數人的話筒;許多人不再滿足於當一名接收者,一種試圖傳播的自我表現欲正在增長,讓受眾參與傳播正是為了讓其接受傳播;參與傳播也是受眾表達權、討論權的具體表現。”

“人們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如果自己讚同的觀點廣受觀影,人們就會參與得更多,這類觀點會更加發散;如果觀點鮮有讚同,即便自己對觀點持讚同態度,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複,形成一方聲音越獨大、一方聲音越沉默的螺旋發展過程。”

……

叮鈴鈴,考場開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