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一切簡直就是夢裡才會出現的場景。
當她極目遠眺時,所見到的是溫柔環抱著村莊的青山,高、奇、秀,僅僅是用目光去丈量它漂亮的輪廓線就能讓人沉迷,還有那山邊纏繞著的潔白的雲霧,更為一切的美麗增添了神仙幻境一般的氛圍。
李楓的腦海裡立馬就跳出兩句詩: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複問,白雲無儘時。詩裡的終南山具象成真恐怕也不過如此了。
望著白雲一路向下走,李楓發現地上也有白雲在流動。那是一條小溪,清澈見底宛如閃動的琉璃。白雲無心水自閒,溪水兩岸的人群卻忙碌歡騰,李楓認得,這是女人們洗衣服的地方。
在這裡有一道石橋,一株古柳,穿著鮮豔的女子們在蜿蜒的溪水邊勞作談笑,李楓用手指做框景器,將這如畫的一幕記錄在心中。
李楓覺得這座詩情畫意的小村莊仿佛是為自己準備的,幫她實現過上田園生活的夢想。
“豐收來了,豐收來了!”洗衣服的女人們瞧見她了,嘻嘻哈哈地朝她打招呼,問她:“豐收,你男人咋樣呀?對你好不好呀?”
李楓不答她們的八卦,笑著給她們揮揮手,從石橋跑了過去。橋的那一邊是田地,耕地將這一片平整的土地分割成了一塊塊積木,彆有一番幾何圖形的美感。
現在正是農閒季節,地裡沒有作物,也沒有多少人在地裡勞作,李楓一眼就看到了正在翻整土地的錦源。李楓跑過去,笑著問道:“你乾嘛呢?我幫你。”
錦源抬頭擦擦汗,詫異道:“你怎麼不在家休息?”
李楓踢著腳下的土塊笑道:“過了困勁了,躺著反而不舒服,出來轉轉就看到你了。怎麼這裡就你一個?”
錦源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家裡雜事多,我一個人照管不過來,所以總是比彆人慢些。”
“家裡有多少地呀?”
錦源臉紅了,伸出三根手指,“三畝田,從這邊的田埂到那邊的一排楊樹下就是咱家的地。”
對於家底錦源實在有些羞於啟齒,三畝地他打理一年也就得九石糧食,剛好夠他們娘倆的口糧,結餘實在少的可憐,還要靠他偶爾去山裡打野貨補貼家用。現在又多了豐收一張嘴,隻怕靠這三畝地是要餓肚子的。
李楓這個三十平米都買不起的現代城市人卻是激動得要命,聽說眼前這兩千平方米都是自己家的,種植經驗隻限星露穀物語的她脫口而出:“以後有我幫你一起種田!”
輕飄飄一句話在錦源聽來好似天上雷音,打到他心窩裡,過了一把電。
李楓朝他望了望,笑著感慨:“我本來覺得豐收的人生挺苦的,現在感覺我能成為豐收也是件挺幸福的事。”李楓的腦海裡進行著美好的暢想,她決定以豐收的身份在這個美麗的小山村生活下去,落實她的養生大業。
至此,李楓正式更名為李豐收,轉職做一個農民。
這句話中的玄機錦源當然聽不出來,在他耳朵裡這又是一句實打實的情話,豐收說嫁給他很幸福!要不是現在兩人站在地頭怕給人看到,他又要激動地抱一下豐收了。
倆人一起把剩下的地都翻了一遍,聽錦源講這樣做是為了來年的好收成,一是翻過的地土質鬆軟利於吸收水分,二是將留在地裡的一些植物根莖埋下變作肥料來年滋潤作物,三還可以將土層深處的蟲卵翻出在冬天凍死,預防來年的病蟲害。聽到好處多多,加上第一次做這種工作,豐收那叫一個賣力,一圈下來滿頭大汗,比她在健身房擼鐵還要暢快。
雖然錦源舍不得讓豐收乾活,沒一會兒就讓她在旁邊休息,但畢竟還是多了一個勞動力,加上有豐收在旁邊錦源乾勁十足,大約下午三四點就做完了。兩人坐在田埂上分食了錦源帶來的乾糧,並肩往家回。
此時正是陽光晴好的時刻,豐收讓錦源帶著自己在村裡散散步,錦源欣然從命。他們穿過石橋,挨家挨戶地逛過去。
村裡一共二十幾戶人家,三百多人,其中最大的一戶就是當地士紳陳家。從陳家祠堂門前走過的時候,錦源介紹道:“陳家人口最多,加起來一百來口,陳員外的父親原來在縣裡做過官的,有些積蓄,所以祠堂就建的這樣氣派了。”豐收打量著祠堂門上兩張巨幅的門神暗暗讚歎,將這裡定為第二個寫生地點。
再往前走就是一座土地廟,對比之下就顯得簡陋了一些,但裡麵卻很寬敞,錦源道:“村社也在這裡,村裡有什麼事情大家都是在後院商討。”既然已經來了,兩人給土地公公上了一炷香拜了拜才離開。
眼看到村中心——就是豐收之前打水的水井所在——忽然聽到嘰嘰喳喳似乎有人吵架。其中一個女人的聲音格外高,錦源一聽說了句:“哎呦不好!”提著鋤頭就跑了過去。
果然是錦源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