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 溫潤書生周子謙(1 / 2)

豐收記 盈盈一脫 3976 字 10個月前

春天的氣息得越來越濃烈,春天的顏色也變得越來越鮮豔。

溪水裡呱呱地出現蛙鳴,山上田野上處處都點綴著嫩芽的綠和鮮花的紅與黃。

錦家原本的三畝地已經種上了玉米、大豆和棉花,現在都已經在地裡冒出嫩綠的芽,遠看一片鵝黃的綠甚是喜人。

錦源的將一半的地種棉花,一半的地種上玉米,至於大豆則是點種在玉米的旁邊,作為伴生植物。

大豆可以說是玉米的好夥伴了,它們種植在一起可以保護玉米的根部免受蟲害,而且還能為土地提供大量氮肥。

棉花一畝半預計可收將近四百斤籽棉,去籽之後做成皮棉就大約一百五十斤左右。

這些棉就可供錦大娘去紡線織布,或是那去賣,或是自己做衣服穿,都是有可觀的經濟價值。

玉米的預計收成三百斤上下,六月份采收,正好趕得上交夏稅的時候。交完田稅、丁稅,結餘的可以自己吃,還可以拿一部分來喂養雞鴨鵝。

吃了穀子的家禽長肉、下蛋的速度和數量跟那些吃草的可是大大不同。

前段兒時間,驚蟄響雷,細篩微雨落梅天。

小娃娃們都興奮地滿街跑,在細雨中喊著順口溜:

驚蟄雷不叫,今年難種稻。

驚蟄雷聲響,稻穀堆滿倉。

驚蟄雷雨大,穀米無高價。

豐收偶爾有一點兒閒暇的時候也跟著孩子們跑去看彆家插秧種稻的場麵。

站在遠遠的田埂上眺望,就好像入了一副活的農耕圖畫之中。稻田內的水平如鏡麵,將藍天與青山都映在自己身上,田裡的農夫和水牛就好像是在天上耕種一般。

看得入迷,就覺得有些技癢,忍不住從家裡拿了紙筆,抱著一塊木板蹲在田埂上寫生。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這樣萬物萌發的新春景色,人類描摹千年都不知疲倦,一遍遍為此景傾倒。

欣賞是一回事兒,畫下來卻又是一回事兒。

豐收抱著她的簡陋畫具畫了半天,她完全沒學過傳統水墨的畫法,用這不趁手的工具隻能自己不斷調試下筆的效果,半實驗半畫。

畫完之後自己再欣賞就覺得實在是褻瀆了這片美景,一股挫敗感襲上心頭,嗤啦兩下把畫撕了。

“哎呀,可惜可惜!也算是張好畫,怎麼撕了?”

“我的媽呀!”豐收剛才一直專心在自己的紙筆上,完全不曾注意到身後有人。現在猛地聽見人說話,唬了一跳,本能回頭看是誰。

還未看清,隻瞧見是兩個穿長衫的男人,身子就先立不穩,從田埂的高坡上嘰裡咕嚕地滾了下去。

兩人下意識本是想拉豐收一把,可身手不怎麼地,又突然想到男女之防,倆人的手就都隻是抬了抬,卻是沒碰到豐收一星半點兒,就這麼眼睜睜看著人摔了下去。

“錦家娘子,你沒事吧?”

“哎呦——真倒黴!”豐收慢慢從地上爬了起來,還好摔在泥土比較鬆軟的地方,豐收檢查一下自己沒有受傷就對著上麵喊:“沒事兒。”

豐收拍著身上的土,順著小路慢慢走了回來。

這兩個人中有一個瘦高的四十歲左右的男子笑著說道:“還好你沒事,不然這可是地四次給你開藥了。”

豐收楞了一下,隨機反應過來:“原來你就是他們嘴裡老說的算命王,久仰大名了!”

算命王很是高興,對身邊的青年人說道:“子謙兄,我也值一個久仰大名呢!”

那子謙約莫二十五六的年紀,身量不高但氣質頗佳,多少也顯出一點兒玉樹臨風來了。

他聽了算命王的話微笑答道:“兄本大才,若不是貪戀這山村之中清閒,做了位隱者,這世上不知多少人要爭著要對兄說一句‘久仰’呢!”

“子謙兄謬讚。”算命王笑道,“倒是子謙兄自己,若是願意多在文章二字上做一二功夫,何愁無飛騰之日呢?”

豐收見這兩讀書人互吹彩虹屁,不由得心中暗笑,平日裡聽慣了村婦們直來直去的說話,再聽他們彎彎繞的倒不習慣了。

豐收沒見過子謙,不由得多看了兩眼,算命王忙說:“沒有介紹,這是祠堂裡的周瑾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