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 小人書(1 / 2)

豐收記 盈盈一脫 3827 字 10個月前

錦大娘的“村口刺繡教學班”搞得如火如荼,用孫寡婦的話來說就是“但凡長了眼睛的人都知道錦大娘的手藝好,能學到她的十分之一也就夠了。”

所以村裡但凡拿針線的人都來找錦大娘學過藝。

不過錦大娘比較滿意的門生,加起來兩個指頭是數得過來的。

還是那句老話,師父請進門,修行在個人。有的人請教完錦大娘之後就回去好好練習鑽研,對錦大娘教的內容都是認真記在心中;有的人就像是豐收那天遇到的那個婦人一樣,自己都沒有認真練習,就想著有什麼神秘訣竅,成天把功夫用在東問西看上,反倒要怪師父沒好好教她。

豐收聽完孫寡婦的話,深感同意,畢竟她在後世網絡上見過的伸手黨可比赤霞村裡多多了。

回到家裡,豐收跟錦大娘商量起她想到的新主意:“娘,我聽孫姐姐說你現在收了幾個得意弟子?我在想呀,要不要我們叫上那些嫂子嬸嬸們一起,咱們一塊兒做點兒小生意。”

錦大娘聽她一說,心中確實立馬蹦出幾個人選來,她就問豐收:“你又有什麼鬼主意了?”

豐收笑道:“之前我跟阿源哥去縣裡賣香囊,銷量還是不錯的。就連縣令的女兒也帶咱們的香囊呢,她還以為是京城來的高級貨呢!中間我們還碰到過郭記鋪子的大小姐,我看她的意思對娘你做的香囊很有興趣。但是娘你一個人做,一年下來成品也不多,可是若是叫上村裡的姐妹們一起做,或許能跟郭記談下合作來。”

她的話錦大娘覺得有理,可是為難道:“可是她們的功夫雖然長進了不少,終究還是差點兒水平,隻怕……”

豐收連忙接上話:“娘你彆擔心,我有個好主意。咱們統一製定一些圖案,把她們都叫到咱們家裡。在娘的監督指導下配好線,每做一個階段就再聚在一起檢查一下效果,這樣應該就能控製住成品的質量了。”

錦大娘覺得可行,十分高興地把那些好學生們叫到了家裡來,和她們和盤托出了這個計劃。

她倒沒太在意與郭記能建立什麼合作,她就是單純想著,這樣做一來這些學得用功的學生能夠進步更快,二來大家都能賺點兒手工費,能幫到這些朋友的美事,何樂而不為呢?

錦大娘跟她們說了豐收先前跟她說的話,豐收在一旁又連忙補充到:“我當時在安慶縣擺地攤賣香囊十五文一個,這是實話實說,一分錢都沒欺瞞大家。大家如果願意入夥,我先自己墊錢,還是十五文一個收了大家的這些香囊,幫大家拿去安慶縣賣。如果我運氣好,可以賣得價格比十五文高,到時候我回來,再跟大家額外分成。”

這七八個婦人一聽臉上都露出了笑意,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以前她們自己做了點手工活,還要想著法自己找地方賣去。她們小山村偏遠,要麼苦等行腳商人路過,要麼至少得跑到山下的崖底村去趕集賣貨,這中間的繁難就夠她們頭疼的了。

現在豐收給她們帶到安慶縣裡去賣,價格給得也挺實在,聽她的意思賣回來如果價格更高她還要再給錢,這樣的好事怎麼能不高興。

再加上她們本就是求著錦大娘學手藝,現在錦大娘如此想著她們,更是歡喜不已。

大家興奮地討論了一會兒之後,就都同意了豐收和錦大娘的提議。

有一個婦人臨走的時候說:“咱們一個村裡的,都知道你們錦家是最實稱的,就是不墊錢給我們,我們也是願意的!”

事情就這樣挺順利的談成了,她們走後,豐收和錦大娘便緊鑼密鼓連忙製定香囊的花樣。

上次買完香囊回來,豐收做過數據複盤,什麼樣的樣式銷量好她是做過統計的。

豐收把那些最受歡迎的圖案總結了出來。又在錦大娘的專業建議下,綜合了這些爆款的元素,組合設計了新的款式出來,希望這些數據能幫她再打造一些新爆款出來。

最後再經過和錦大娘討論、對比,選擇了八款圖案。

錦大娘將這些婦人分了四組,分彆按照大家的水平不同,分彆負責兩個圖案。

豐收半夜偷偷跑到羊圈裡摸出了裝她私房錢的小罐子出來,她不想動用家裡的錢來做這件事情。畢竟這個想法是她的臨時起意,再加上郭綠羅那個德行,她還真沒有信心談成這筆長久的生意,沒必要讓家裡人為了她的一個突發奇想拿出生計用的錢來承擔這個風險。

小罐子裡的錢叮咣作響,豐收其實不用數就很清楚的知道,這裡有五百六十八枚銅錢。

那是她之前從秋老頭那裡賺的外快,外加錦大娘兩次給她發的紅包錢。

雖然明明知道具體的數額,她還是珍而重之地把錢又專心數了一遍,一分沒少一分沒多。豐收歎了口氣,看來這些錢還是不太夠,花光這些錢她總共隻能收三十七個香囊過來,這個數量感覺不太值顧她專門跑安慶縣一趟。

看來還是得想辦法再賺點兒錢才行。

好在錦大娘那邊召集來的都不是熟練工,工作進度緩慢,還是留給她頗多時間慢慢的尋思搞錢的新方法。

豐收一直苦思冥想,想找一個新的收入渠道,奈何小村莊裡人人自給自足,實在開發不出來什麼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