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和九年 三人先去了街上尹家常擺……(2 / 2)

欲上青雲 介觀 3195 字 10個月前

尹晗撇嘴,“我是說除聖人以外。”

“誰罷?直言。”

“是思思。”

尹孚道:“這麼快?我還以為還要隔上幾日才會見到。不過,她可曾認出你來?”

“不曾。”尹晗再一歎氣,她改名易姓,還換了身份性彆,加之多年未見,認不出也實屬平常不過。

尹孚正色道:“沒認出對你而言是幸事,畢竟她可是當今的詢議首席,你身份特殊,若是認出恐引火燒身。”

“是,現下也不是能夠相認的時候。不過師父,咱們在京都的店鋪如何了?”之前僅在信中簡略提過,其中具體尹晗是一概不知。

“統共三家店鋪,兩家在西市,一家在東市。西市織坊麥蘇木在管,酒肆是你師娘,東市的糕點鋪是我,即便生意不錯,可遠遠達不到我等目的。”

“怎麼說?”

雲華解釋道:“京都雖有東南西北市,但真正能夠進入的隻有東西二市,北市所指為皇城,南市被佛、道兩教所分。東市大多為達官貴人,就隻剩西市了,西市化為人居多,且多是商賈,京都的稅賦相比其他地州多了不知幾倍,底下的大紀人幾乎皆被迫離京了,如今留在這京都的大紀人除了在朝為官之家,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我在軍中也聽了些風聲,不想卻是比所知的還要更甚。難怪,我回京路上,見到的流民比以往更多了些。”尹晗把杏圓抱在懷裡,“咱們鋪子是收的那些在京都存活不下去的人罷?”

“多數是,不過有主事的幾人是花高價請來的。”麥蘇木回道。

“無礙,雖是我們的店,但我們並非精通之人,找來這些熟練之人反而有利我們經營打理,以解後顧之憂。況且,京都也不是我們的久駐之地,我在軍中打聽到殺害麥蘇木阿塔阿娜商隊的有關消息,接下來,便需要師父師娘還有麥蘇木走一趟了。”

尹晗起身回房拿了地圖出來攤在另一處的案幾上,三人上前圍住,後她手指了指圖中圈畫的幾處地點,道:“這支商隊打算以會州為起點,下至利州、忠州、播州,翻過播州進入索洛部。”

“南邊的索洛七部近幾年好像頗不太平,商隊這時去了索洛,怕是彆有用心罷。”尹孚抬起酒盞飲著酒。

“師父與兒所見略同。隻是索洛距我們太遠,消息不好打聽,但索洛七部對大紀而言猶為重要,那可是連通西域各國的要點。若是索洛七部被人在此時趁亂而入,大紀必腹背受敵。不過這消息準確與否不得而知,需有一人深入虎穴、一窺到底。所以,麥蘇木,我想讓你一路隨著商隊前行,你可願意?”

“麥蘇木願意前去!請主人放心。”

尹晗接著指向另一處,“這京都以上的地州近幾年來時常發生戰火,民不聊生。我聽聞不止京都賦稅重,而是以京都為中心擴散開來的幾處大地州賦稅皆重,可為何這些人不往南跑,反倒是北上呢?師父師娘,其中有何獨特之處麼?”

尹孚回道:“長明,莫不是忘了之前師父與你說的大紀之形勢了。自皇太後執掌朝廷以來,大紀看似愈發強盛,實際卻是羊質虎皮。縱使她有萬般神通,也絕無有持危扶顛之可能,因為大紀從下至上,早已腐爛。而京都以南的各個地州相對富庶,他們擰作一股繩排斥外來人,才導致了紛紛北上的局麵。”

尹晗歎息,“即是北上或許還有保命的一線生機。”

“沒錯。”

“那師父,就像之前信中所言,若是我們能夠拉攏這些無家可歸之人,是否可行?”

尹孚沒有立馬回話,站在一旁若有所思,麥蘇木則在思索商隊的事,唯有雲華即刻應下聲來,“我覺著可行。在亂世之中立身,錢與人缺一不可。大紀國風開放,世人皆可經商,但若是要做到蓄養私兵而不被發現,絕非我等身份可以應付。”

尹晗頷首,“是,私兵一事放在各州雖是心知肚明,但現下絕不會擺在台麵上來,而大紀的局勢如今誰也料定不準。照我所言,將流民收攏其中教他們本領令其安家,時時教化,不論兒郎女郎,皆可靠自己的雙手支起自身。若有同行者接納,不同行者算作我等請來,到時自行離去便是,至少還能選出自己人來。國興盛與否,苦的終是黎民,自古有大儒所言‘民貴君輕’,君管束民,並非淩駕於民之上,民不知自身金貴,何人知?我知師父憂心流民不能重任,可從未有人告知他們可以委以重任,他們安能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