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本質屬性及表現形式:【一級】
(1)教育的本質屬性: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
的社會活動。是教育有區彆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
征,即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2)教育的本質屬性表現形式:
①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動物界
沒有教育。
②教育是人類有意識的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③教育是以培養人為直接目的社會實踐活動。
2. 20 世紀以後教育的特征:【全民多現身】【二級】
①教育的全民化 ; ②教育的民主化;
③教育的多元化 ;④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⑤教育的終身化。
3.教育與生產力的相互關係:【規速方結手】【一級】
(1)生產力對教育的製約作用:
①生產力製約教育的速度和規模。
②生產力製約著教育結構和人才培養規格。
③生產力製約著教學的內容、方法、手段與組織
形式的變革。
(2)教育對生產力的作用:(教育的經濟功能)
①教育再生產勞動力;②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最主要途徑是:學校教育)。
4.教育與政治經濟製度的相互關係:【二級】
(1)政治經濟製度對教育的製約:【兩權目的是體製】
①政治經濟製度決定教育的性質。
②政治經濟製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③政治經濟製度決定受教育權。
④政治經濟製度製約教育的目的和內容。
⑤政治經濟製度決定教育管理體製。
(2)教育對政治經濟製度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
能)
①教育為政治經濟製度培養出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③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製度的輿論力量。
5.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及教育措施:【一級】
①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
單到複雜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循序漸進的促進學
生身心的發展。
②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不同的年齡階段麵臨著
不同的發展任務。教育要有針對性,不能一刀切。
③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個體的發展並不總是
按相同的速度直線前進的。要求教育要抓住關鍵期。
④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互補性,既體現在身體機能和身
體機能之間,也體現在身體機能和心理機能之間。要
揚長避短、長善救失。
⑤個體身心發展具有個彆差異性。體現在群體和群體
之間以及個體和個體之間。要做到因材施教6.影響人發展的主要因素:【遺環個育】【一級】
①遺傳:生理前提、物質基礎。製約人的身心發展水
平及其階段。
②環境:現實基礎。為個體的發展提供多種可能。
③個體主觀能動性:決定因素。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人
發展的內在動力。
④教育:主導作用。學校教育在人身心發展中起主導
作用。
7.遺傳的意義:【生理差異可成】
①遺傳素質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
發展成為可能;
②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對人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③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製約著人的發展過程及其階
段;
④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
8.學校教育在人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二級】
①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活
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②學校教育是通過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
對而言效果較好;【口訣:三有磚控鞋權】
③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製和協調學生的發展;
④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麵、係統和深刻。
9.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學校教育在人身
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表現):【一級】
①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
方向做出社會性規範;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③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
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
能。【嚴(延時)規範,塑(加速發展)個性】
10.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依據:【一級】
①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②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
③教育目的製定者的教育思想與價值觀。
④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於
人的全麵發展學說。11.全麵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與關係(德育為先,五育
並舉)【德智體美勞】【一級】
⑤勞動技術教育是綜合德、智、體、美的實踐基礎。
12.教育製度的影響因素/建立學製的依據:【二級】
①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②社會政治經濟製度。
③學生(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
④
①德育是靈魂、統帥作用;為其他教育提供方向性的
保證。
②智育是前提和支持作用;為其他教育提供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
③體育是物質基礎作用;是人一切活動的基礎。